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拖后腿”不该成为批评教育中的惯用语
2019-11-20 09:23:00  来源:红网  作者:杨蕊菡  
1
听新闻

  近日,四川遂宁一老师陈某因在班级QQ群中发表不当言论而被通报批评。记者采访得知,该老师的不当言论系因在班级群表示“几名学生成绩拉了班级后腿”,并称这几个学生应该为全班感觉羞愧,“让我们班丢脸”。有家长随后在群中表示,老师不应该“歧视每一个学生”。(11月19日 红星新闻)

  此新闻也引发了网友关注,有人表示,老师的教育心态过于功利,实不可取。但也有网友认为,“拖后腿”是十分常见的教师批评用语,家长和学生心理过于脆弱,不该小题大做。

  诚如网友所言,用“拖后腿”来形容成绩较差的同学,在当下的教育现实中并不鲜见。这些老师的原意或许是想激励落后的同学,试图利用集体意识来倒逼学生进步。

  但这种方式是否妥当?在班级QQ群中公开批评,并把学生置于“拖后腿”“丢脸”这种具有侮辱意味的言辞之下,是极易伤害学生自尊心的。从深层次而言,这种“拖后腿”想法背后还折射了某些老师的教育谬误。于学生而言,成绩跟不上班级的整体水平确实是值得反思的事情,但绝没有达到被钉在班级“耻辱柱”上的地步,而这些老师们的不恰当言论即是在向学生传达“成绩差即是耻辱”的错误观念。这些老师本身或许便存在“唯成绩论英雄”的教育谬误,如此一来,更是潜移默化地给学生灌输了“唯成绩论”,长此以往,荼毒的是整个社会的教育风气。

  以往,我们往往不重视学生的人格教育,这也让许多老师对于“拖后腿”一词习以为常,殊不知这本质上也是一种“教育暴力”。老师在QQ群,或在一个集体之中公开羞辱一个“差生”,既伤了“差生”的自尊心,也在无形之中带领其他学生形成一种“集体人格”——视成绩差的同学为班级异类,这显然不该是社会希望的教育结果。其次,在追求素质教育的当下,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抑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成绩的压迫下,学生们被磨去了棱角,成为了分数的“机器”,这才是“教育的悲哀”。

  集体荣誉感或许能够成为学生进步的动力,但如果运用不当,集体意识就会变成群体压力,压垮学生。适当的批评与挫折教育固然有利于学生发展,但如果拿捏不好尺度,将给学生的身心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因此,“拖后腿”一词在批评教育中并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么轻描淡写,与其责怪家长、学生心理过于脆弱,无法承受批评,不如先反思,教育中应有的情感关怀和人格尊重应如何体现,素质教育又该何去何从?

标签:
责编:郭蓓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