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落下帷幕,四方宾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上海,再次以开放的气质、创新的品格、包容的气度,为世界打开了一扇认识中国、走进中国的窗口。
大都会、洋气、中西合璧、海派文化……都是对上海耳熟能详的描述。而蕴藏其中的,正是“开放”这个关键词。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开放,无以成上海。如今超高建筑林立的陆家嘴,当年只是阡陌农田。时光是魔术师,但真正发力的那只手,是开放。应开放而生、因开放而兴,开放的品格成就了上海的拔节生长。
上海的海纳百川,不是暂时的取舍,是始终不变的姿态。170多年前,开埠后的上海,就抓住“大航海时代”开辟的“全球化1.0”机遇,让原本只是打鱼纺纱的小地方,驶入城市发展快车道,并在数十年之后成长为“远东第一大都市”;上世纪90年代初,开发浦东的上海干部,大胆地提出“站在地球仪旁思考浦东开发”,硬是在浦西的万国建筑群对面,开辟出让全球顶尖公司抢滩逐鹿的新疆场;今天,从世博会到进博会,上海更是在“全球城市”的基础上,提出要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成了它的新座右铭。
从中国地图上看,上海处于长江与东海的交汇处,襟江面海,得天独厚。但开放所指,不只地理位置,更是心理位置;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动词。去年,习近平主席在首届进博会上对上海提出的3条进一步开放要求,上海已基本落实。瞄准“更高水平开放”,上海跑出了加速度。从沪港通到沪伦通,上交所马不停蹄,打开通向世界的新通道;从上海自贸区到临港新片区,改革的“试验田”还在生长,对外开放的圆越画越大。据世界银行发布《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去年的四十六位跃升至今年的三十一位,上海权重占55%,这是不可忽视的“上海分量”;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从签约、拿地到开工,只花了不到半年时间,这是让世界惊叹的“上海速度”。
“长江、尼罗河、亚马孙河、多瑙河昼夜不息、奔腾向前,尽管会出现一些回头浪,尽管会遇到很多险滩暗礁,但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这是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深刻判断,也是对这个时代开放潮流的深刻洞察。在这条大江大河中,总有站在潮头浪尖者,引领开放风气之先。上海推出的扩大开放100条落地生根,其他城市也纷纷试行扩大开放的新举措;上海自贸区改革作出诸多创新型探索,31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渐次在全国复制推广。开放,不仅是对外开放,也是向内打开。我们需要更多城市与整个国家一起,打开视野、放眼世界,迈开步子、走向世界。
1995年,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到上海参观,在东方明珠电视塔上无限感慨:西方报纸说浦东开发只是一种姿态,但我看了浦东的规划后,觉得你们是实际行动,不是空话。今天,走出“四叶草”,世界各国参展商正准备在中国大展身手。“拉手”而不是“松手”,“拆墙”而不是“筑墙”,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上,一定会越开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