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学生爆料称在餐厅买的饮品不加盖不装袋,携带不便只能端着走。此外,校内商业饮品店也不加盖,店员称是学校规定,已实施3年。校方回应是为了响应教育部号召,减少塑料垃圾,防止学生外带乱扔,维护校园环境。(10月21日 澎湃新闻)
校方出于减少塑料制品使用的目的,制定不加盖的规则,从实施效果来看,的确是减少了塑料垃圾的产生。但细细想来,问题也不少。
首先,饮品不加盖,首先带来的便是饮品的易洒问题,这给学生外带饮品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学生们叫苦不迭。而由此引发的饮品洒出事件的增多,无形中又引发了新的环境卫生问题。饮品不加盖,也给保证饮品的卫生安全带来了隐患。在没有杯盖防护下,细菌、灰尘等,更容易进入学生直接饮用的饮料中,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可见,饮品不加盖的方式是以损害同学们的生活便利和饮食安全为代价来实现校园环保目标的。那么,为了校园环保牺牲学生的切身利益就是正确的吗?
同时,校方对于饮品售卖的方式直接一概而论——禁止加盖,这样的举措是否有失妥当?一方面,校内食堂以及饮品店是为满足学生需求、服务学生而存在的,而不加盖的禁令则直接了违背的服务学生的目的;另一方面,没有询问学生意见,没有从学生实际需求出发便明令禁止饮品加盖的方式未免过于强硬,由此造成的学生强烈不满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其实,学生切身利益并非校园环保的对立面,实现其中的一方也不应该以牺牲另一方为代价。校方在实现校园环保目的的同时,也更应该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不管采取怎样的方式,都应该在学生中进行深入调研,广泛听取学生的声音,而不是不管不顾便一声令下。
而比起简单粗暴的一“盖”而论,细致柔和的循序渐进或许更有成效。比如,给予学生“加盖”“不加盖”两种选项,以价格区分或售卖时提醒的方式来鼓励同学们减少塑料杯盖的使用,同时也给的确需要杯盖的同学以便利;允许学生自带水杯购买饮品,既方便同学饮用,更能极大减少相应塑料制品的使用等。给予同学们一定的选择余地,而不是以禁止加盖的方式强买强卖。
当然,校园环保不应该仅停留在行为限制上,而应该深入到对学生环保观念的培育中。养成学生的环保观念,才是校园环保问题的治根治本之策。学校应该通过有效的环保教育、寓教于乐的宣传方式来培育学生的环保观念。比起不近人情的一纸禁令,学生对校园环保积极自发的参与才是最有效的环保措施。同时,同学们心中的环保意识不仅仅是校园环保的种子,相信将来同学们走向社会时,这颗种子更会长成社会环保的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