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高新区自2017年开始实体化运作以来,在全国国家级高新区中排名两年跃升53位。当地围绕地方发展的功能定位,提出不喊口号、“不调频道”,以夯实发展基础、积蓄发展动能,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质增效(见本报9月9日1版报道)。这种保持战略定力、不折腾不反复、持之以恒的发展韧劲,当下颇具启示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教育各级干部,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张蓝图绘就后,就要一任接着一任干、一锤接着一锤敲,直至见到实效。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要啃的都是“硬骨头”。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稳定任务,尤需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一个声音喊到底,一股劲儿抓到底,确保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努力使一切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政贵有恒”。为官一方,为政一时,领导干部都希望在任期内干出一番业绩来,这无可厚非,也值得期待。而接任“新官”是继续“烧好前任的火”还是“重打锣鼓另开张”,群众关注度高,也考验着党员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创新不是标新立异,继承也不是墨守成规。对领导干部来说,既要大胆开展工作,锐意进取,又要保持大局稳定和工作连续性。如果心浮气躁,期盼“立竿见影”,企图“拔苗助长”,幻想“一口吃成个胖子”,热衷于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满足于看得见、摸得着、费力少、见效快的“显绩”,对那些不显山、不露水、周期长、见效慢的“潜绩”不上心,甚至换一任领导就“兜底翻”,不仅会造成国家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的严重浪费,而且有害于建设事业本身的发展,同时还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损害老百姓的实际利益。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我们党的伟大事业,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薪火相传、接力推进的结果。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只有打好基础、管好长远,才能稳扎稳打、行稳致远。这就要求领导干部树立系统思维,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思想上和工作上摆正“显绩”与“潜绩”的辩证关系,自觉抵制浮躁浮夸、急功近利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切实把那些基础性工作摆上位、认真抓,潜下心来,扑下身子,用心投入,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多办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实事,多做顺民心、惠民生、利发展的好事,多创造惠及长远、造福后代的“潜绩”。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注入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