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湖南5岁的贝贝因为爸爸把服用3/5片的医嘱看成了服用3~5片,过量服药后在家里昏睡了三天,送院进行血液透析后才脱离危险。看错医嘱只是离奇个案,但3/5片也确实很难为人,从中折射出儿童用药之尴尬。
“儿童专用药品少、适用的剂型少、适用规格少、生产厂家少,用药风险高、不良反应高、资源浪费高。”在今年两会期间,一位全国人大代表用“四少三高”形容我国儿童用药现状,一语中的。问题不是今天才出现,2012年9月,全国政协曾举行“儿童用药问题”专题研究会,委员们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当时,笔者还撰写了《“儿童用药基本靠掰”何时是尽头?》的评论文章进行呼吁。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儿童都长成少年、青年,难题依然未解。
问题出在哪,原因并不复杂,因为儿童药的研发投入大、困难多(仅临床试验对象寻找就比成年人困难得多),产品利润空间小,因此药厂提不起兴趣。这种情况,许多国家都曾经历过,他们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难题的?路径千百条,最根本一条就是政府兜底,通过行政干预方式,激励或约束药厂,让他们乐于或不得不生产儿童专用药。
对此,我们又该怎么做?需要各方认真思考,拿出应对办法来。(连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