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国实施“史上最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成效如何?国家税务总局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月份至5月份,全国累计新增减税降费8930亿元,其中新增减税8168亿元,新增社保降费762亿元。这些直观的数字表明,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集中发力,有效减轻了企业负担,激发了市场活力。
成效不仅体现在统计数字上,更表现为广大企业和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比如,增值税税率下调,直接减轻企业税负;社保费率下降,企业缴纳社保支出少了;专项附加扣除实施,工薪阶层腰包鼓了。减税降费的成效,还可以从经济运行数据中得到体现。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数据显示,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增速由负转正,企业销售增长加快,费用增速放缓。
当然,同任何改革一样,减税降费政策在实施、落实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如,个别纳税人反映税负上升、减税红利在上中下游企业间获益情况存在差别、一些地方因财政减收而面临压力等。比如,受纳税人行业差异、经营情况、申报质量等因素影响,个别企业的税负存在“不降反增”现象。
对此,下一步向纵深推进减税降费,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对这些情况梳理分析,采取有针对性措施逐一解决。同时,税务部门要对企业开展逐户分析辅导,帮助企业找出原因,更好适应减税降费政策,更充分享受政策红利。
伴随着大规模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如何应对财政收支矛盾?面临这一现实压力,在不折不扣实施减税降费政策的同时,各级政府要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根据部署做好预算调整、统筹财政收支。
值得强调的是,企业一方面要熟悉掌握政策,加强经营管理,科学筹划财务,充分运用政策,争取最大程度享受红利;另一方面,要把减负红利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转型升级。比如,不少企业已经将减税降费节省下来的资金,用于加大研发、再投入等,有力促进了企业运行良性循环。(曾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