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集智攻关无不成
——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⑤
2019-06-24 10:38: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彭 飞  
1
听新闻

  第一颗原子弹试验攻关会战期间,先后有26个部门,20个省区市,900多家工厂、科研机构和大专院校参与其中;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一声令下,西安的火箭发动机、天津的飞船太阳帆板、河南的电连接器,一天就能送达北京总装车间;为推动高铁自主研发,有近30家一流科研机构、院校与近50家骨干企业组成了产学研用密切结合的创新联合体……

  新中国70年来,一部科技发展史,可以说也是一部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历史。没有团结协作的意识,没有众志成城的精神,我们就不可能创造一个又一个科技发展的奇迹。站在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风口,我国科技创新已步入以跟踪为主转向跟踪和并跑、领跑并存的新阶段,跨界融合、团队协同、国际合作越发变得重要。日前,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就大力弘扬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提出明确要求,对于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勇攀科技高峰、汇集各方才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弘扬协同精神,需要厚植团队意识。单丝不成线,“单打独斗”式的科研既难以适应时代要求,也不利于科研人员自身成长。中国自主研发的深海潜水器蛟龙号,如何让各个分系统整合后能衔接得“天衣无缝”?蛟龙号团队把“互相补台,互不拆台”作为不可违背的工作原则,将每个分系统的各项指标制成表格,按表工作,大大提高了效率和质量。在科研难题面前,无论团队内部还是各个单位部门之间,只有拧成一股绳、通力配合,才能不断攻坚克难、实现突破。

  弘扬协同精神,需要强化跨界融合思维。现代科学日新月异,其发展的深度、广度和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各个学科间不断交叉融合是必然要求。比如,材料科学已经与化学、物理、生物等学科深度融合;如火如荼的人工智能,正在探索进一步与脑科学牵手。从各种“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到多学科交叉的“未来实验室”,打破学科壁垒已逐渐成为国内科技工作者的自觉。与此同时,科学数据资源的“孤岛”现象,“宁愿单打独斗、不愿开门合作”的问题,仍在一定程度存在。弘扬协同精神,让不同领域互补成为常态,让携手攻关成为风尚,科技创新方能形成集智攻关的强大合力。

  弘扬协同精神,需要坚持全球视野。环顾世界,经济全球化大潮奔涌,商品、技术、信息、人才等要素自由流动大势所趋。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对科学研究而言,只有深化国际交流合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才能实现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创新效率和水平。不久前,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宣布,中国空间站计划于2022年前后建成,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已经成为入选的首批科学实验项目。中国自主建造的空间站开放成为人类共享的科研平台,正是科技造福人类的生动写照。坚持全球视野,加强国际合作,秉持互利共赢理念,中国将为推动科技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更多智慧。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我们既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又激扬集智攻关、团结协作的协同精神,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一定能以科技发展之大成,托举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

标签:
责编:徒滢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