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心就是我们的初衷,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担负起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百年的奋斗历程见证了百年的光辉岁月,实现了百年的历史巨变。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迎接新挑战,我们更应该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
在扶贫工作中,我们更要牢牢把握“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让初心教育渗透于扶贫工作的方方面面。目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关键时期,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全面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对我们打赢这场硬仗,有着重要的意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精神洗礼”。初心教育就像“及时雨”,如醍醐灌顶,督促着我们正心诚意,正道直取。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奋进号角”。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而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初心和使命的重要举措。初心教育就像是“冲锋号”,激昂嘹亮,激励着我们披荆斩棘,奋进前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指路明灯”。扶贫的初衷就是使经济落后的地区摆脱贫困的困扰,过上幸福的生活。脱贫攻坚工作,不光是在经济上进行帮扶,更重要的是在思想上进行优扶,精神文明和物质丰裕二者缺一不可,扶贫关键要先扶志。因此,初心教育就像是“引航灯”,引领我们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是相互依存,同步进行的,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不仅要充分发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作用,更应该处理好关乎扶贫成效的四个关系。
守初心,要处理好“心与力”的关系。扶贫工作,有心无力是空谈,有力无心是蛮干。因此,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要安其心以明确学习力,要决其心以强化执行力,工作中没有解决问题都是因为没有下定决心,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只有以奋进的姿态和昂扬的精神,破除得过且过的惰性、好高骛远的浮躁、小成即安的自满,用心用力,方能成就实在的人生。
担使命,处理好“知与行”的关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练就过硬的本领,实地调查研究,做到知行合一,才能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做到查漏补缺,游刃有余。要加强学习,研读文件、熟悉政策,要熟悉农村、了解农村、扎根农村,通过对政策的细致研读,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让农户受益的政策,从而使我们在具体的入户走访中做到合法性的解释和合理性的应对。要“沉得下去”,进得了群众门、坐得下群众凳、吃得下群众饭、干得了群众事,只有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才能真正体会到群众的“疾苦”,才能准确掌握群众的困难,才能把群众当亲人用心用情想办法,才能找准“奋斗”的方向,为群众干好每一件“小事”,赢得群众的认可。
找差距,处理好“准与偏”的关系。古语有云“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细节上细微差距的出现,就会使结果陷入南辕北辙的境地。差距的存在是必要的,正因为我们相互之间存在差距,才会有所对比,有所对比才会有改进。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定位要准确,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与工作态度,做到不偏不倚;任务要明确,要时刻牢记我们的任务是深入基层,深入农户,了解群众需求,倾听群众心声,做到专心致志,不要三心二意。只有我们在“精准”的对象面前,以自己“准确”的定位,来明确的任务,进行问题的处理,差距就会越来越小,工作就是越来越好。
抓落实,处理好“诚与伪”的关系。《礼记中庸》有言:“惟天下之至诚为能化。”也就是说只有天底下最真诚的心才能感化众人,工作中只有“感人以诚不以伪”。入户走访过程,就像是一次次的面对素昧平生的相亲对象,这需要我们舍得花时间,花心力去了解,真心实意地去交流。对群众,同样要做到全身心地投入,投入真心和真情,用真心拉近距离,“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用真心真情执好群众之手,用担当与责任升华与群众之间的感情,切勿以形式主义成为虚伪的“垫脚石”。
我们每一位同志当以“拙”为桨,以“勤”为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国人民的幸福安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劈波斩浪、行稳致远。(金羊网文/宋福、袁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