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账,是我干了半辈子的事。驻村这两年,思来想去,我最拿得出手的工作,就是教乡亲们学会了“算账”。
2017年4月,我从济南市财政局派驻到济阳区回河街道寨子村担任第一书记。这个村是山东省定贫困村,有37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务工和粮食种植。寨子村集体无资产无收入,村两委在群众心里威信不高,班子不团结,干群关系一度紧张。大多数时间都在机关工作的我,初来乍到,千头万绪的工作从何做起?错综复杂的局面怎么面对?
思前想后,我决定还是从老本行干起——算账。刚到村,我就发现,这里虽然乡风淳朴,但村里的经济却是笔糊涂账,不少事情碍于邻里街坊的人情面子,不公开不透明。首先,得把账单晒出来。每个月,我都会召集村里的党员群众,开一次“民主协商阳光议事”会,把账单传阅给参会的代表查看。
比如,给环卫公益岗发了3个月的工资,一个月500元,共计1500元;给光伏维护员发了3个月的工资,一个月300元,共计900元,等等。每一笔账,我都算得清清楚楚。会上,我们严格按照“五步晾晒”的规定,“晒”账单,“唱”发票,每一张收支都现场说明情况,接受质询,让群众明明白白,让村干部清清白白。这就解决了群众最关心的“事是怎么办的”和“钱是怎么花的”问题。事实证明,公生明,廉生威。只有办事公道透明,才能取信于民,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不仅如此,要想当好村子发展的带头人,不能光算“小账”,更要算好党建、脱贫致富这些“大账”。没有一个有凝聚力有战斗力的党支部,再好的政策都不能真正落实,脱贫致富只是空谈。刚来这里挂职的时候,村党支部组织生活不经常不正常、民主决策不科学不规范。为了破解治村难题,我以村务公开为抓手,狠抓党的建设,增强支部的凝聚力。按照“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原则,会上涉及村规民约修订、村级办公场所打造、扶贫资金使用、贫困户分红等事项,均由党员群众讨论研究决定,实现民事民议民决。
除了“党建账”,还有“致富账”。上什么项目能持久增加村集体收入?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哪些项目性价比最高?这些,都需要算明白。例如,在济南市财政局党委的大力支持下,我带着村两委到省内外考察扶贫项目;助力建成了50千瓦光伏发电站1座,目前已发电13万度;经多方考察论证,推动实施巴顿化肥合作经营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兔养殖等项目,将收益按比例分配给村集体和贫困户,让贫困户享受“无本分红”。到现在我们村集体产业收入稳定在每年16万元以上,贫困户已经通过公益岗位和扶贫项目分红7万多元。通过产业扶贫,目前,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顺利“摘帽”。
我和数字打了一辈子交道,深知“明算账”里蕴含的道理。对第一书记来说,账本清楚明白只是工作的起步和底线,更重要的是不因蝇头微利而影响发展大局,不因眼光短浅而错失发展机遇。我们是不是真心付出,群众心里也自有一本账。
(作者为山东省济南市济阳区回河街道寨子村第一书记,本报记者肖家鑫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