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上午,习近平主席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主席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消除贫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让共建“一带一路”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同时确保商业和财政上的可持续性,做到善始善终、善作善成。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眼人类发展未来,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合作理念,契合了人类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开启了世界共同繁荣发展的崭新征程。近6年来,“一带一路”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优势互补,互惠共赢,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25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签署173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加强了沿线各国互联互通伙伴关系,构建了互联互通网络,促进了沿线各国多元、自主、平衡、可持续的发展,给民众带来巨大的实惠。
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国家不分大小,经济不分强弱,不论大国小国,不论强国弱国,发展是共同的愿望。“一带一路”倡议寻求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文化传统、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间开展平等合作,共享发展成果,这一倡议符合各个国家的根本利益,与许多国家的发展规划和愿望相契合。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在合作中谋发展,在发展中加深友谊,“一带一路”将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在一起。截至目前,“一带一路”朋友圈扩大到126个国家,同相关国家贸易总额超过6万亿美元、投资超过800多亿美元,海运互联互通指数保持全球第一......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红利。
合作共赢,利益共享。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特点,有的有资源优势,有的有技术优势,有的有交通优势,发挥优势,取长补短,“共商、共建、共享”,伴随着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利益高度融合,彼此相互依存,创造历史的合作发展故事在全球各地不断涌现。在肯尼亚,被称为“世纪工程”的蒙内铁路建成通车,累计为当地创造了近5万个工作岗位,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在乌兹别克斯坦,中国工人和当地人民一道,用900天时间建成19公里长的隧道,使偏远地区的人民坐火车仅用900秒就能穿越崇山峻岭。到今年3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数量超过1.4万列,基本实现“去一回一”,通达境外15个国家50个城市。“一带一路”这条大动脉,是连接世界的桥梁,是民心相通的纽带。
交流密切,友谊加深。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面孔越来越多,有合作投资者,有旅游者,还有生意洽谈者。2018年中国赴“一带一路”国家游客将首破3000万人次,2017年,在华留学的新丝路沿线国家学生增长12%,达31.7万,2017年我国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留学人数为6.61万人,比上年增长15.7%。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国手机,中国食品,中国瓷器,中国刺绣等中国元素随处可见。近6年来,中国同沿线国家共建的82个境外合作园区为当地创造了将近30万个就业岗位。“一带一路”建设务实推进,密切交往,加深了友谊,也给沿线国家人民带来越来越多的获得感。
习近平主席在开幕式上强调:“共建‘一带一路’,关键是互联互通。我们应该构建全球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实现共同发展繁荣。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守望相助,即使相隔万水千山,也一定能够走出一条互利共赢的康庄大道。”
“一带一路”是中国的,更是世界的。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开辟互利共赢合作新前景,对加强合作、经贸往来、民心相通以及生态环保等交流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让我们携起手来,一起播撒合作的种子,共同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的美好未来。(中国青年网特约评论员 罗瑞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