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996的“命门” 是与现行法律不兼容
2019-04-17 09:29:00  来源:羊城晚报  
1
听新闻

  多元社会永远有争论不完的话题。比如时下正热的996争拗,有人抱怨吐槽,有人诉求权益;有人纵论价值与追求,亦有人剑指企业激励与管理……纷纷纭纭,莫衷一是。

  其实,类似996话题的争议,并非什么新话题,每过些时日便会扬起一波舆论漩涡。而此次话题的挑起,盖因有位后生近日夜半骑车逆行遭警察拦截,导致情绪失控号啕于街头,又将人们的视线引向某些企业的“996文化”。加之几位明星老板的介入,更将争论推向高潮,甚而染上阶层利益之争的色彩。

  对错综复杂的社会议题之讨论,最忌简单化、片面化。若仅将其置于道义审判台上,或许能封堵口舌,而真正的问题却可能丝毫未触及。毕竟,基于社会现实的吊诡与多维,许多问题不是非此即彼、非浊即清。而利益纠葛与现实理想间的鸿沟更可能让超前诉求变得南辕北辙。

  所谓996,即朝九(上班)晚九(下班),一周工作六天。说白了就是加班的常态化,连法定的双休都阙如。如果说,这只是特定时期的特例,或可体谅宽宥,如企业初创或处于攻坚时刻,遇此情况并不意外。但若将其冠之以“996文化”,就未免太过冠冕堂皇了。毕竟,企业将过度加班视作正常,不仅不道德,亦不可持续,更是对劳工权益的侵犯。

  在法治社会,996与法理的不兼容显而易见,但996背后仍有拥趸,仍有人为其摇旗呐喊,其社会心理或许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无论创业,还是其他领域的个体为改变命运的奋斗,要想成功都要付出巨大代价和成本。特别在我们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基础薄弱,奋斗者的拼搏精神仍需长期提倡。只想以最少付出即过安逸日子的想法,在现实中难免碰壁。

  问题的焦点在于,个人为追求理想自愿放弃休息去加班是一回事,而迫于企业制度或薪酬所诱又是另一码事。为何那么多996企业的打工者提及此便抱怨连连,其症结何在?需要追问的是,企业是否真正将员工视为“命运共同体”,充分尊重其个体权利,并为之提供乐意奋斗的工作环境和目标;对劳动者的付出企业有无给予应有回报?一个有意思的例子是华为公司,其加班与出差之多恐非一般企业能比,却罕有人吐槽不公,盖因劳动的价值在此能得到充分体现。

  人们难以容忍的是,企业把特殊当常态,把剥夺视为理所当然。有些企业员工的主要收入要靠加班,甚至加班亦无加班费。如果只是一味强调员工的牺牲奉献,而全然不顾及员工的收益与健康,这种企业又岂能获得员工的认可?

  不用讳言现实中的996现象,但它只能作为个别甚至“另类”的小众事件存在。这种现象也不该在现实中蔓延,否则就应引起监管的警惕。若将其视作一种“文化”加以提倡,显然与现代社会发展的理念背道而行,遭到舆论挞伐并不偶然。(阅尽)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