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帮老张算好“脱贫账”
中国道路中国梦·奋战在基层一线②
2019-04-03 08:53:00  来源:人民日报  
1
听新闻

  “柴胡卖了3200,牛卖了10000,儿子挣了6100,集体经济分红500,还有养老保险、退耕还林等政府补助12000多,去年收入30000多一点。”春节刚过,我来到贫困户张义强家回访,问起去年的收入时,老张高兴地给我扳着指头算账,脸上洋溢着笑容。过去这一年,村里贫困户一共退出10户36人,张义强就是其中的一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被组织选派到西山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我用两周左右的时间走遍了西山村的49户贫困户。还记得第一次来到张义强家时,眼前的情景令人心生感慨。墙壁四周都能吹进寒风,屋里黑乎乎的看不太清,只有房顶上还能照进一道光柱。家中只有一个昏黄的灯泡,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家电,甚至连坐的地方都没有。交谈后得知,老张今年已经64岁,腿脚不好,妻子和儿子都有不同程度的智力残疾,生活全靠低保,日子过得很艰难。我一阵心酸,心想得让像老张这样的困难群众早点过上好日子,才不枉当一回第一书记。

  回到村委会后,我和村干部们反复研究,到底如何才能让老张过上好日子。深入分析后,我们得出结论,这种情况不是扶不起来,而是扶的方法不对。要改变老张家的面貌,不仅要改善他家的生活环境,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还要调整他家的经济来源结构,从传统的粮食、蔬菜种植,转型为药材种植和黄牛养殖。说干就干,我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危房改造项目和产业扶贫资金,当我把柴胡种子和小牛犊送到老张手上时,老张高兴地说:“你放心,我会精心地种、用心地养。”

  但是,老张家的危房改造着实费了一番功夫。老张单门独户住得偏远,危房改造的工匠中午没法回家吃饭,老张家也没人做饭,吃饭问题解决不了就没法动工。思前想后,我们动员合作社的食堂师傅到老张家工作几天,难题迎刃而解,老张家的房子终于得以动工。危房改造验收时,老张激动地拉着我的手说:“我做梦都没想到还能住进这样好的房子,党有好政策,我遇到了好干部。”

  只是盖房还不行,脱贫致富还得能持续、不返贫。村里成立了集体股份经济联合社,流转土地种植高山无公害蔬菜和袋料香菇。和村干部商议后,我们决定介绍老张的儿子到合作社干点杂活。在大家的指点下,扛袋子、搬香菇等活计,年轻人干得非常起劲,不仅能给家里挣一份工钱,更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希望。

  参加驻村扶贫工作以来,这样的经历对我触动很大,更给我很多启示。脱贫攻坚贵在精准,我们身边的每一个贫困户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和致贫原因,不能一概而论、不可一蹴而就。只有认真贯彻落实好精准扶贫措施,带着对贫困群众的深厚感情,用心用情把脉会诊,才能精准施策、拔除穷根,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作者为陕西宝鸡凤县平木镇西山村第一书记,本报记者张丹华整理)

标签:
责编:徒滢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