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广网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篮协主席姚明呼吁进一步完善全国“小篮球联赛”,让更多青少年参与到篮球比赛之中。他认为,在适合6~12岁年龄孩子的小篮球联赛中要避免筛选,而要着眼于扩大篮球参与人群。
短短一年时间,已经有10万多名青少年成为了全国小篮球联赛的参与者,这一新兴青少年联赛颇受欢迎。但与很多人关心的如何从中选拔优秀运动员的想法不同,姚明呼吁做大基数、降低门槛、避免筛选,这些思路显然更有助于中国篮球的长远发展。诚然,篮球是一项竞技运动,一个国家篮球水平如何,很大程度要靠竞赛成绩来体现。但向更深层次溯源,竞赛成绩只能从强大的群众基础中来。纵观世界篮球强国,无一不是篮球运动普及、青少年篮球运动开展广泛的国家。若缺少了群众体育的基石,竞技运动成绩便成了空中楼阁。要长久稳定地提升中国篮球水平,必须有这样的长远眼光,把更多资源和精力投放在青少年中来。只要激活了青少年这个源头,好的球员苗子自然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
其实不只是篮球,足球、羽毛球等竞技体育水平提升,都建立在群众体育发达,尤其是青少年体育活跃的基础之上。搞好青少年体育的关键,又在于搞好学校体育。一方面,要充分保障学生体育运动的时间,通过课程、场地、教练人员等软硬件的配备,让青少年在学校里对运动产生兴趣,并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另一方面,对有条件的体育项目,要完善不同层级的校园体育联赛。体育的魅力就蕴藏在比赛之中,通过竞争磨练技能、锻炼精神,这对青少年身心成长大有裨益。目前,全国性的校园足球联赛、篮球联赛等已开展得有模有样,应当趁热打铁在有条件的区域和学校里,推行体育俱乐部制度,让体育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成为孩子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磨炼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