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杨飞认为,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字句中洋溢着浓浓的“民生味儿”。民生改善的“路线图”必须真抓实干才能变为“施工图”,才能最终从梦想照进现实。目标任务已经明确,我们要踏实苦干,将之不打折扣地落到实处,奋力凝聚新时代的前行动力。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每一年的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民生”都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代表国务院向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这份不到2万字的报告,字句中就洋溢着浓浓的“民生味儿”。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而这也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支点。回望过去这一年,1000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17种抗癌药降价并纳入医保目录,1300万人在城镇找到了工作,解决棚户区问题的住房开工了580万套……民生工作内涵与外延在不断深化和拓展。
天大地大,民生为大。民生是为政之要,应时刻放在心头、扛在肩上。为人民谋幸福必须是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的高度契合。打开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其对就业、扶贫、教育、医疗、社保等问题都有着具体的要求和安排。一张张民生清单、一项项民生实事,其背后洋溢着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诸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居民养老金调整、慢性病防治等等,就出现在了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些举措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彰显为民初心的同时,也擘画出民生改善新画卷。
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更是最大的政绩。探索中国道路的过程,就是不断为人民造福的过程。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梦想不会自动成真”,民生改善的“路线图”必须真抓实干才能变为“施工图”,才能最终从梦想照进现实。目标任务已经明确,我们要踏实苦干,将之不打折扣地落到实处,奋力凝聚新时代的前行动力。
“天下顺治在民富,天下和静在民乐。”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只有不停地奔跑,才能站上更高的起点,才能让民生改善更有质感。筑梦征程中,人人都是主角。我们要干字当头,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干,交出无愧时代、不负人民的答卷。
(陕西省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杨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