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宣布,今年元宵节,故宫将首开夜场,迎“上元之夜”,千里江山图、清明上河图将在古城墙上闪耀展示,让这个“最大的四合院”亮起来。北京青年报记者于17日下午登录故宫票务系统发现,元宵节当天夜场名额已经全部约满。
94年来首次开放夜场参观,今天夜场提前约满,有多重意义。
文化需求旺盛,给博物馆发展打开想象空间。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对文化需求不断加码,博物馆作为文化重镇,日渐走出“冷宫”,助力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2019年春节期间,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4.15亿人次;其中,参观博物馆的游客比例高达40.5%。以故宫博物院为例,7天接待游客40.7万人次,大年初一接待了8万人次,同比增长42.9%。
时势造英雄,创新让博物馆有了无限可能。让文物活起来,将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增长,故宫博物院堪称急先锋。每一个创新之举都攒足流量,成为国内博物馆当仁不让之“网红”。“数字故宫社区”,实现数字展厅的分享与互动;“每日故宫”APP,每天给用户推送一套珍贵文物的图文介绍;日历、丝巾、水果叉等一系列文创产品线上线下热卖,为故宫带来丰厚收益。94年来首次开放夜场,故宫在创新路上再次甩开膀子迈大步,成为新一轮的流量担当。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故宫不“故”,创新是其“源头活水”,这一点对博物馆同业富有启迪。一方面,像故宫博物院这类国家级博物馆门庭若市、人如潮涌,甚至不得不采取限流措施;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博物馆门庭冷落、无人问津,空有偌大的场馆。究其原因,除了资源禀赋不同之外,也与博物馆本身的创新能力、运营模式不无关系。有些博物馆展品陈列方式千篇一律,不会讲故事;珍贵文物得不到有效呵护,蓬头垢面、没有尊严;服务生硬,对参观者一副爱搭不理的样子……一言以蔽之,就是缺乏用户意识。打开门办博物馆,服务意识要以人为本,服务手段要勇于创新,以创新为抓手进行自我提升。
创新发展落在博物馆层面,内部挖潜是一个方向,像故宫博物院首开夜场就是挖潜的一个案例;向外拓展也是一个方向,纵观全球博物馆流变,博物馆不再只是一个收藏、保管、展示的场所,越来越多的资源融合、跨界合作,不断丰富着博物馆的概念。博物馆+图书馆、博物馆+餐厅、博物馆+地铁、博物馆+酒店、博物馆+音乐会、博物馆+健身……昭示着“博物馆+”已经进入更多元化的时代!
苟日新、日日新。创新,才能让博物馆续写不老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