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基层是社会发展的第一块“基石”。从今天起,经济日报将推出一组关于做好基层工作的漫谈稿,反映基层工作面临的困难,探讨破解的办法和思路,希望人们都来关注和支持基层,让社会建设的基石打得更牢靠。
“箩筐不怕沉,扁担就一根”。这是太行山农民常说的一句俗语。一根扁担挑两个箩筐,是农民装东西的“标配”。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可着劲往箩筐里装,不考虑扁担的承受力,扁担压断了,活就干不成了。过去一个劳力只有一根扁担,少有多余的。
听基层干部说起工作压力和肩头的负担,不由得会想起这句话。要做好基层工作,广大基层干部就是挑起两只箩筐的那根至关重要的“扁担”。他们一“头”挑着上级交办的各种工作任务,另一“头”挑着基层的经济社会发展。可以说,“两只箩筐”都很重。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无论政策举措多么好,只有落实到基层,贯彻到群众中,才能取得实效。因此,各级部门“下基层”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都很高。笔者年前曾经到中部一个地方采访,当地计划组织11个政府部门组成综合服务队到基层送文化、送医疗等服务,结果有19个部门积极响应,要求加入服务队。各种各样的发展任务都需要基层来完成,如果大家都放到一个“箩筐”里,这只“箩筐”便会格外沉,那根“扁担”就有挑不动的危险。
前些日子,不少基层干部都抱怨“填表多”。其实,仔细想想,这也与“扁担就一根”有关系。客观地说,精准扶贫确实需要认真核对村庄里每户人家的情况,表格是一种客观了解农户生活状况的有效方式。再加上过去很长时间里对农村情况的了解不够细致,用填表形式来摸清底细,非常必要。
然而,很多农村的实际情况是,年轻人大多外出,村干部年龄结构和知识水平难以胜任“填表”要求。大量派驻农村的扶贫干部本来的任务是宣传贯彻政策、推动脱贫攻坚的,他们却不得不被“征用”来埋头填表。这就使想法与做法出现“脱节”。
可以说,提出填表要求丝毫没有加重基层负担的意思,基层干部也绝不是怕填表影响工作。但是,一到实际中,良好的愿望遭遇基层干部队伍的具体情况,就成了负担。让基层填几张表,单就这件事情来说,其实不算什么事。然而,每个部门都这么想,都不去考虑“扁担”的承受力,一个劲地往“箩筐”里装任务,基层干部就到了“挑不动”的程度。
脱贫攻坚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次社会总动员,动员起各个方面力量来补短板、啃硬骨头。“三农”多少年来就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正是有了过去多少年的坚持与重视,脱贫攻坚总动员才能更好地发动起来。这两年的脱贫攻坚是全方位、深层次的社会动员和攻坚。脱贫攻坚在为贫困地区带来革命性社会变化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暴露出基层工作的不足。不少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攻坚任务,单靠基层干部队伍是难以胜任的。因此,这些年大量干部被派到农村住下来帮扶群众脱贫。
基层干部队伍是乡村社会治理的主体。我们都要体谅基层干部,时刻想着“扁担就一根”,不能不加选择地把工作任务向基层的“箩筐”里装。推动基层工作,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要时刻想到基层干部的实际,既要提出高标准,也要让基层干部可以喘口气,跳起来能够得着。如果一味地往基层的“箩筐”里装各种工作任务,忽视了干部队伍的实际状况,那就可能“折了扁担”,毁了我们的事业。(魏永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