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让“零火情”“零伤情”成为过年的常态
2019-02-12 09:42: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1
听新闻

  今年春节,是北京市五环路内燃放烟花爆竹限改禁的第二个春节。市烟花办10日凌晨通报:春节期间,全市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的火情1起、致伤27人,同比分别下降94.1%和12.9%;五环路内禁放区继续保持“零火警”和“零伤情”。另据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通报,2月4日晚至5日凌晨,全市在烟花燃放集中时段的PM2.5浓度整体好于去年同期,同比下降45.7%,空气质量改善效果显著。

  记得去年五环内第一次限改禁时,情况就已经大为改观,就是五环外燃放也明显减少。而今年,从除夕到“破五”,笔者无论在西城区的二环路边上,还是在朝阳区的北四环北侧,连一次燃放烟花爆竹的声音也没有听到。不再有刺鼻的硝烟味,不会再因震耳欲聋的噪音而把电视音量开到最大,走在路上也不再担心被突然的爆炸吓一跳……“零火情”“零伤情”,没有污染和噪音的春节真的很好。而从去年到今年的实践和变化显示,“限改禁”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市民所了解、理解、遵守和支持。

  今天的变化其实也是经历了一个长期曲折过程的结果。北京曾经是全国最早实施禁放的城市。早在1993年,市人大就通过并实施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明确在当时的城八区范围内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虽然此项法规出台之前,曾在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且民调显示绝大多数人对此持赞同态度,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违反禁放规定的现象越来越多,且呼吁解禁的声音越来越成为主流民意。以致到了2005年,市人大审议通过《北京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禁改限”,规定本市五环路以内地区为限放烟花爆竹地区,但在规定时限以外燃放的现象依然防不胜防。

  虽然燃放烟花爆竹是延续多年的习俗和传统,但因为改革开放提高了民众的收入及生活水平,所以“禁改限”以后燃放的规模、范围、时间,以及由此带来的污染和噪音,也不断创出有史以来的新纪录。燃放虽然给相当一部分人带来了愉悦,但也给很多人带来痛苦乃至伤害。在这样的背景下,加之环保理念愈来愈深入人心,反对燃放又再次成为主流民意,不仅使“禁改限”改为“限改禁”顺理成章,也使新规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赞同和自觉遵守。

  那么,“禁放”的路上会否再次出现反复?短期内似乎不会。其一,五环内的“零火情”和“零伤情”是形成广泛共识的结果。否则,即使查处再严,也难免挂一漏万;其二,即使在五环路外,燃放现象及由此带来的伤情、警情、火情和污染也都有所下降;其三,北京以外,很多禁放、限放城市,状况也都有明显改观。如杭州市除夕清扫的燃放垃圾仅1.5吨,而去年是7.55吨,2011年是210吨。这些变化表明,在全国和全民范围内,共识正在形成,并在转化为行动。

  而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再次出现反复的可能性也不是没有。即使在目前,支持燃放的声音也并非没有市场。如当下网上也有声音认为,一年就这几天能有多大影响;飞机、火车、菜刀还不安全呢,你能不用吗?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声音也未必不会获得更多的支持。

  所以,要使“零火情”“零伤情”成为过年的常态,还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一是要巩固禁放成果,防止反弹。在禁放区加强检查,适时适当扩大禁放的区域。二是要加强宣传引导,达成共识。乘火车、汽车是生活必需,发生事故是小概率事件,且可以逐步降低事故;而燃放并非生活之必需,且只要燃放,污染和噪音乃至伤情,就是必然或大概率事件。三是从源头入手,减少生产和销售。逐步减少烟花爆竹生产厂家,减少销售网点,并鼓励和督促生产单位改进工艺,尽可能提高安全性,降低污染和噪音程度。(潘璠)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