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公共场所配置AED 让急救普及事半功倍
2019-01-30 09:57:00  来源:羊城晚报  
1
听新闻

  27日的“委员通道”上,来自省民盟的省政协委员、广东省中医院急诊科主任丁邦晗除了发言外,还带来了一台体外自动除颤器(AED)。这位唯一带“道具”上场的委员,瞬间抓住了大家的眼球。去年丁邦晗的提案是建议在广东省中小学开设急救培训课,以提升院前急救公众参与率。在今年“委员通道”发言环节,丁邦晗倡议在全省的公共场所配置AED。(1月28日《南方都市报》)

  “中国每年有55万人因心脏骤停而猝死,因为错失了‘黄金4分钟’,救治成功率非常低,高质量胸外心脏按压和第一时间电除颤是救治成功的关键。”这句话充分说明急救有很强的专业性,一是需要具备对伤害与疾病的判别能力和正确处置能力;二是操作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对急救对象所采取的措施需要像医生一样进行操作。同时,这表明急救普及有很大的难度,也容易让普及急救掉进误区。

  应当来说,想让每个人像医生一样具有急救知识与技能过于理想化,像医生以及专业急救人员都是有相关专业背景,并通过系统的培训才会具备,急救市民化并不现实。成熟的急救其实是体系化、层级化的,市民参与、公益救助与院前急救,有序衔接才可能形成急救速度与成效的最大化。

  对于普通市民来说,主要还是推动急救常识的普及,作为生活的必备,纳入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本内容,培养公众正确判别常见的伤害与疾病的能力,并能够正确应对,如及时让受伤害的人远离伤害环境、及时报警求助、采取措施防止伤害持续等等力所能及的帮助。其次是培育和壮大专业的急救公益志愿队伍,提高他们在人群中的分布率,在人们需要急救时更容易得到专业的救助,为医疗急救的介入赢得时间。

  同时,推进街头急救公共服务化和网络化也是必然的趋势,提高急救设施与急救志愿服务在人流密集公共场所配置的普及率,如除颤仪、急救包等急救设施设备,在机场、码头、火车站、体育场馆以及繁华的街区都应是标配。目前,街头急救设施设备的配置普遍缺乏,不少的城市甚至还是空白,遇到需要急救时,缺设备器械的矛盾更多时候比缺技术、缺帮助更突出。急救设施设备与急救志愿服务在人流密集公共场所配置,有必要纳入到城市公共服务功能考量加快完善、提速普及。(房清江)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