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财政部部长刘昆受国务院委托,向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报告国家财政医疗卫生资金分配和使用情况。报告显示,我国医疗费用快速增长给医保基金平稳运行带来较大压力,2017年职工医保统筹基金和城乡居民医保基金分别有一些统筹地区出现当期赤字。
在财政部的报告里,对医保资金的紧张原因,做出了比较细致的分析。其中有一条,就是医改政策整体协调性有待进一步增强,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还需进一步联动,药品、耗材价格虚高问题仍较突出,人事薪酬改革相对滞后。仿佛在给这个分析做注解,在财政部报告递交的同时,中国新闻社客户端发布了一条深度调查的新闻《感冒药价格翻倍!多款常用药涨价,赖环保?》。中新社的调查发现,许多常用感冒药品和中成药药价上涨幅度较大,个别甚至接近一倍。究其原因,有企业表示,这是因为环保要求提高,设备升级改造导致成本增加。
对于到底是不是环保要求导致价格上涨,还可以做进一步的调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一些药企,甚至包括一些医院,和医保并没有完全站在一条利益线上。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获取利润,而并非医保资金的安全。有一些医院,甚至限制个别长期服用的药物,例如高血压药物,医保规定可开一个月的药量,医院只给开半个月,导致患者要多跑医院,多挂号,医保也要多付出诊疗费,实际上是加重了个人和医保的负担。
这些问题,具体到每一个病患身上,可能都是小事情,但考虑到医保参保人数众多,我国又在进入老年化社会,累积起来,给医保资金造成的负担应该是比较沉重的。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一开始的目的,就是围绕参保的患者,为了让他们能够减轻负担,没有后顾之忧,让医保资金可以充裕起来,进入良性循环,造福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不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让资金被蚕食。当然,要保证医保资金和制售药品的企业、医院等站在同样的利益线上,除了严格渠道措施以外,还应该做进一步的改革、调整。
实际上,财政部的这份报告,已经给出了未来需要进行改革的方向,那就是大力推广社区医疗,让基层卫生机构发挥更大的作用。其实,社区医疗发展的最大障碍,一是医疗资源还不平衡,二是人们还存在着无论大病小病,都去中心医院诊疗的习惯。解决第一点的问题,是让卫生费用多流向基层,让基层的能力、水准提高到一定的层次。而解决第二点,则需要社区卫生网点多做一些宣传,至少让附近的人们知道这些网点在哪里、能做什么、需要什么程序能看病开药。
其实,医保资金和看病吃药,是一个“皮”与“毛”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所以,在医疗这个链条上的所有人,都应该增强一些全盘意识,要有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关系的观念。当然,也包括每一个患者。一些患者喜欢在年底大量开药,生怕吃亏,造成药品在手中积压、浪费。这也是公费医疗时代留下的坏习惯,确实应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