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大学毕业生需在工作中发掘自身不可替代性
2018-12-17 09:00: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周闵禾  
1
听新闻

  据媒体报道,教育部预计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834万人,将再创新高。同时,根据教育部报告显示,本届95后应届生的平均期望薪资达到了8431元/月。

  如今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未就业人群供给的情况下,依然有很多高薪岗位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笔者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结构性低薪”。它指的是市场中存在着高薪岗位的供给,也有企业对这类人才有着强烈的需求,但是,劳动力市场却满足不了这个需求,达不到企业所提出的标准,结果导致空有高薪,但大多数人却无法获得。在这种情况下,提供高薪优厚待遇的公司的人才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大学生的理想就业愿望也没有能够实现,从而出现了报告中所显示的大学生理想工资高于实际上所能获取的工资。

  对于大学生的工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这些就业的大学生没有找到自己在工作中的“不可替代性”,从而在当前“结构性低薪”的现实下,无法达到自己的理想薪酬。大学本科期间能够学到很多的专业知识,但是仅仅有这些知识储备距离工作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以经济学专业为例,经济学本科主干学科是微观、宏观等理论经济学和投资学等应用经济学,但是,真正就业时他们所对口的证券公司、银行等工作或是撰写行业研报、或是进行风险分析,这些与本科期间的书本知识还是有很大的差别。那些在职场上摸爬滚打很多年,感受过资本市场刀山火海的老油条们以充足的工作和实践经验,比这些初入职场的大学生所能给公司带来的价值要多得多,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少大学生的工资没有有丰富经验的人工资高。

  工资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你工作的“不可替代性”,而正是这种不可替代性才让企业更愿意用更高的薪酬留住你。

  企业愿意雇佣一个劳动力,看重的是其未来能够给公司创造的价值。如果一个职员能够给公司带来巨大的价值,同时其他人选还无法替代他在公司中的作用,那么公司会愿意用更高的薪酬留住他。

  随着毕业大学生规模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同类型同专业近似水平的大学生不断涌现,每个人的“不可替代性”都被削弱,从而整体的收入水平降低。

  在经济学中有一个很著名的例子是关于水和钻石的比较,之所以水作为生命之源的售价并没有钻石高,有一部分原因是在于水的边际成本远远小于钻石的边际成本。同样,如果大学生自身的工作替代性如水一般,工作很努力但是公司多他一个或少他一个差别都并不大,那么即使他的工作能力很强,他被支付的薪酬也不会很高。

  所以,大学生如果想要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获得理想的收入,就需要提升自身的“不可替代性”。在大学期间,不仅要好好学习书本知识,更应当勤于将知识付诸实践,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在实习过程中,以学习技能、提升经验为目的,而不以简单的薪酬待遇来评判工作的好坏。同时,要多思考,多从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并付诸实践,充分发挥“干中学”的作用,降低自己的边际成本,提高自身劳动力的生产率。

  如今,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得到企业的青睐,经济、数学、统计、法律等等学科交叉领域越来越广泛,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的能力,才能让自己成为公司中不可替代的一分子。

  最后,大学生在初入职场时,有一个美好愿望和远大的目标是值得鼓励的,在遇到现实的打击时,不应自怨自艾,愤世嫉俗,而应当通过不断学习和锻炼提升自身的“不可替代性”,从而让理想真的变成现实。

标签:
责编:郭蓓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