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近日,北京市疾控中心发布了2018年北京市艾滋病疫情。今年1—10月报告病例数2874例,截至2018年10月31日,北京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29063例,全部感染者及病人中,性传播超过9成。
虽然今年前10个月北京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较去年同期减少5.86%,但数以千计的新发感染者,对于整个社会而言,依然不容小觑。
2012年12月1日是第25个“世界艾滋病日”,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作为一个已经完全摸清了其传播途径的疾病,在全员的努力下,完全阻止新发病例,并不是不可企及的梦想。但6年过去了,我们离零感染的目标依然相去甚远。
北京的数据还算相对乐观的,在同期公布的广东省的相关数据中,情况就要严重一些了。今年1—10月,广东共收到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7326例,较去年同期上升20%左右。性传播依然是主要的传播方式,占90.2%。
如果放眼全国,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在“第5届艾滋病学术大会”上,有专家披露,仅2018年第二季度,我国就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人40104例,其中性传播占93.1%。
由于艾滋病经过体液和血液传播,因此,只要不是特别亲密的接触,并不会传播。目前在传播途径上,血液传播存在着血液制品安全这一唯一不可控因素。由于存在一个窗口期,一些感染者在感染初期不能被现在的检测手段检测出来,会导致他们献的血被当作正常血液运用于临床,除此之外,其他的传播途径几乎都做到了可控。但现在最容易控制的性传播,依然能占到超过九成的比例,这显然应该引起重视。
这反映出我们在防艾理念的培养上还存在不足,还有相当多的群体不知道或者不屑于在面对自己不了解的性伴侣时,需要采取最基本的自我保护方式。同时也提醒我们,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减少艾滋病的性传播应当作为防艾工作的重点,因为这部分的漏洞堵上了,近九成的新发艾滋病感染就能被预防。
当然,这里面确实有一些困难,比如青春的悸动常常会让一些人忽视了对安全应有的警惕,或者因为习惯问题,有时不愿意进行防范,或者有人无法对自己的伴侣承认艾滋病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除了加强宣传预防艾滋病的意义之外,恐怕还应为更多人提供相对便捷的艾滋病毒检测,除了让他们自己了解自己的身体减少无意传播外,也应该建立追责机制,对于已经查出携带艾滋病毒的人,如果能证实他们在知晓病情后依然传染给他人,应该予以追究刑事责任——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加强对当事人的隐私保护。此外,将境外艾滋病高发区域的信息及时在特定群体中通报,提高人们对相关区域来人的防范意识,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这些年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艾滋病人的生存时间和生存质量都较之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这不能成为人们忽视对艾滋病预防的理由。行动起来,实现艾滋零感染,应该是我们任重道远的长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