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生活”来了?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56名18~35岁青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0.9%的受访青年体验过以租代买的消费方式,57.4%的受访青年认为物品更新换代快,租用可以随时体验最新潮流。
“房子是租的,但生活不是。”套用这种逻辑,物品是租的,但生活不是。换言之,在方兴未艾的“租生活”中,所租物品或许是二手的,但生活是原版的,原创的,铭刻着鲜明的个人烙印。“租生活”不等于廉价的生活,也不等于贬值的生活,而是代表着一种具有独特获得感的新生活。
万物皆可租。如报道所称,从服饰箱包到数码产品,从家用电器到儿童玩具,几乎日常生活中的所有物品都可以通过租赁的方式来使用。出租与求租,各得其所,两者的对接,既兴旺了租赁市场,也满足了各自所需,刷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想象。一个很朴素的道理是,不是拥有某种物品才叫生活美好,通过租赁某种物品同样可体会到生活的美好。
“世情推物理,人生贵适意。”一说到租,不少人首先想到的是节俭,囊中羞涩,于是用较低的价格使用到较新的商品。但“租生活”又不完全与节俭有关,还与尝鲜心理有关,与追求洒脱生活有关。人生贵适意,看中的买不起或不想买,那就租吧;租久了,厌倦了,那就换租另一种品牌,扎扎实实再体验一番。何其潇洒?从这样的“租生活”中,不难看到租客的生活态度是自我的,也是率性的。
“租生活”越来越常见,折射出当今物品越来越丰富,越来越能满足租客个性化的诉求。在物资短缺的贫瘠时代,即便有租客敢尝鲜,也难以遂愿,想租而不得。而如今则不然,只要想租,几乎没有租不到的,与出租有关的App形形色色,总有一款满足你。一定程度上说,正因为改革开放塑造了物质的高度发达,当物品供给充裕了,公众视野开阔了,“租生活”才能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
“租生活”奔腾而至,渐入佳境,但并非完美无缺,也有需要改观之处。比如,厂家、商家以及出租方,应该尽可能向租客提供更多元的物品。有学者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供给侧的变化让以租代买这种形式成为可能,为人们的消费提供了更多选择的可能性,再加上消费者偏好的变化,让更多生活化的物品进入到了租赁的视野中。当下,怎么租、租什么,这些难题已经解决,但有时,要租到更新奇的产品并不容易。有需求就有市场,多为租客考虑,尽力满足租客实际所需,这是供给方的责任。
在“租生活”中,还有一环需要解决,即如何让租变得更简单、更安心?比如有调查显示,受访青年最担心的是租借中个人信息被泄露,还有人认为租还过程操作烦琐,租用品损坏赔偿难界定和服务纠纷难解决等。如此种种,既需要强化信用建设,加强对租赁平台的监督规约,也需要对租客开设信用名单,提升租客的守信意识。目前,已有企业致力于信用建设,比如租客信用分达到一定分数可免交押金,这值得一试。
同时,面对这一新兴的租赁样态,监管部门也应该有意识主动介入,力避监管滞后。通过有针对性的制度设计,有力有效地依规跟进,化解“租生活”中出现的制度性纠纷。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选择“租生活”,本就是因人而异的事,但是,多一种选择,不正体现了社会的多元?抵抗生活的无趣,避免生活的刻板化,在忙碌与疲惫中,寻找心灵上的层次感,不正体现了人性的张力、生命的创造力?不辜负时代也不辜负自己,尽量让人生更丰富多彩,过出仪式感,过得有滋有味,这就是尊重生命、热爱生活的一种注脚吧。
(作者:王石川,系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