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传一段视频显示,甘肃省博物馆“天马西来”后台展池中散落着一元、五角等面值不等的纸钞和硬币。展品上堆满纸币的现象并不是首次出现,此前就有媒体披露,游客在展出的佛像周围投掷钱币祈福,博物馆被当成了“祈福之地”。就此行为,有关专家表示“民众科学素养亟待提升”。(10月23日科教日报)
甘肃省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没料想,原本为了“让人们从艺术的角度了解佛教,了解丝路”的主题展览,一个以展示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先进技术的公共场所,却成了一些人愚昧迷信的“祈福之地”,如此“混搭”十分荒谬。
文物有着很重要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以及意识形态,保护文物就是在保护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往佛像之类的宗教祭祀文物上投币,不仅不文雅,有碍观瞻,还有可能对一千多年来留存的珍贵文物造成难以逆转的损伤。
而这种“见佛投币”的所谓祈福行为本身也是对佛教的误解,是将宗教信仰与愚昧迷信混为一谈的愚蠢行为。宗教的本质是劝人向善的,绝不以获取金钱为目的,而重在提升人们的思想道德,净化人们的灵魂。与那种诱导信众祈求眼前利益,“花小钱谋大利”的迷信愚弄行为截然不同。庄严的佛像让人滋生安宁、虔诚之心,而“见佛投币”的聒噪行为,不仅干扰了其他观者的权利,也使得博物馆的文化氛围和肃静感碎落一地。
据透露,国庆长假期间,向观景池投币行为是少数观众所为,一些人见有人投币自己也跟风投,致使展品上堆满纸币,这既说明一些游客缺乏文明意识与科学素养,也说明馆方工作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博物馆作为管理方,有义务承担保护管理展品的责任,让游客参观权利得到保障。针对国庆长假的大客流,馆方应做好预判,及时采取标语提示、文明督导、工作人员巡视……等多种办法,让更多游客明白文物保护的相关禁忌,提醒参观者必须要对文物展品和管理制度表示尊重。发生不文明的投掷行为要及时劝阻,及时清理展品上的钱币,不要让游客误以为投币是无所谓的行为,避免发生“破窗效益”不断蔓延。
博物馆成"祈福地"暴露科学素养短板。“博物馆者,非古董者之墓地,乃活思想之育种场。”博物馆是检验社会文明、公民素质的窗口。博物馆要加强科学管理能力,强化科学知识和佛教文化理论的宣传,让民众知晓,“投币祈福”不是个人的随意行为,还与良好的公共生态、文明环境密不可分,为公众补上关于文化、宗教、规则的文明课,让博物馆充分发挥宣传、文化、教育多种功能,让民众的博物馆之行日渐文明、高雅,彰显社会和谐和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