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村委会装8个喇叭 不只费钱更浮夸
2018-10-16 08:58: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柯锐  
1
听新闻

  “村委会这儿一共安了几个喇叭?”“8个。”“都是哪些部门给安的?”“我也说不清,都是上面来人说安就安了。”

  这是《半月谈》记者近期在西部一个贫困山区和一位村党支部书记的对话。据称,从2016年开始,这个村委会陆续安装了8个喇叭,这些喇叭平时用处并不大。为了省电,只能把喇叭关了,上面来检查时再打开。记者随后了解到,8个喇叭分属广电、气象、防汛、水文4个部门,每个部门都要在村里装上一组2个,于是村委会就挂起了8个喇叭。

  喇叭,上世纪在农村地区很常见。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喇叭在很多农村地区早已消失。现在,喇叭又在一些农村出现,而且,还以8个一束的形式“组团”出现,有些匪夷所思。

  的确,喇叭作为一种早期广泛使用的传播工具,具有接地气等优点,在农村地区曾经起过传达政策、上情下达,帮助村民获知外界信息的重要作用。但是,那是在信息传播不发达的时代背景下。彼时,农村传播手段有限,喇叭承担了重要使命。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如今即使在农村地区,信息传播工具也早已多样化,电话、手机等早已基本普及,互联网的触角也已伸至乡村。可以说,传播介质匮乏的问题已得到解决。在此背景下,如果基层政府部门仍然将喇叭作为农村地区信息传达的主要工具,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了,可谓脱离了时代的需求。毕竟,无论是固话、手机,还是网络,都比喇叭广播的效率要高。

  当然,这也不是说喇叭就一无是处,严格说来,即使在互联网技术发达的当下,以喇叭传播信息,在以人群聚居为特点的乡村,仍然有一定的优点,比如成本低,操作简单。这可能也是喇叭在一些农村仍然得以存在、被有关部门采用的原因。但是,本来很接地气的喇叭,在当前一些农村的使用中,却出现了变形扭曲。媒体此次披露的“8个喇叭”现象就是一个典型。

  从媒体披露信息来看,该村装的喇叭一组就要花2000元左右,而大多数喇叭平时用不上,成了“哑巴”。正如村民所言,喇叭就是一个传播工具,要通知事情,有一两个喇叭完全就够了,安这么多喇叭,显而易见造成了资金浪费。

  这种不同部门不分青红皂白,在同一个村委会装8个大喇叭的现象,是一种资源的错配和浪费,反映了相关上级部门脱离实际的工作作风,同时也反映了部门之间信息互不联通、仍存“壁垒”的问题。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句话常被用来形容当下基层单位的工作状态。对于最基层的乡村而言,上级各部门、各系统都有各自的工作任务、工作要求,都需要基层去落实。如此次媒体披露当地广电、气象、防汛、水文等部门在当地农村安装喇叭,初衷应该也是为了开展工作,服务村民。这种扎堆集束式安装喇叭的现象,反映出相关部门仍存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问题。这个问题的不利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可能比资源浪费更要严重。

  农村基层的问题,看似多是小事,其实不然,这一件件、一桩桩都是具体的事,涉及村民切身利益,都需要有关部门面对面、实打实地去解决。小小几个喇叭,反映出有关部门在基层工作中仍然存在形式主义、条块分割等问题,值得深思。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