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忽悠消费者的“套路思维”早该叫停
2018-10-10 08:44:00  来源:北京青年报  
1
听新闻

  三大运营商集体叫停“不限量套餐”,将其更名为“畅享套餐”,这是一种合理回归,是一种整改性纠偏,也是消费者和消保组织维权的胜利。运营商更该叫停忽悠消费者的“套路思维”,拿出足够的诚意,守住法律底线、诚信底线,严格履行法定义务,把每一款套餐产品、每一次广告营销行为都纳入规范化、标准化、透明化轨道。

  一段时间以来备受关注和争议的网络流量“不限量”套餐已悄然下架,目前京城营业厅已不见“不限量”踪影。另据报道,在被工商认定为虚假广告、遭消协质疑、工信部也点名批评勒令整改后,三大运营商内部发文明确要求,“不许在营销中使用‘不限量’的说法,相关产品也都下架被新产品替代”。(相关报道见A8版)

  运营商大肆宣传的“不限量套餐”,传递给消费者的信息是“流量无穷”“敞开用”,但实际上,所谓的“不限量套餐”却有限量,被戴了“隐形帽子”,设了“隐形上限”。当消费者使用的流量触及“隐形上限”时,就会被限速,甚至会被断网,连另行付费使用套餐外流量的资格也被限制剥夺。

  显然,“不限量套餐”是一个营销套路,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违背了法定告知义务,在一定程度上欺骗、误导了消费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公平交易权以及相关实质权益。而今,三大运营商集体叫停“不限量套餐”,将其更名为“畅享套餐”,起码在服务产品的名称上更贴近实际,在广告宣传中也剔除了一些误导性因素,这是一种合理回归,是一种整改性纠偏,也是消费者和消保组织维权的胜利。

  当然,运营商叫停“不限量套餐”并不是保护消费者权益的终点,也并不能让消费者高枕无忧。仅就此次“不限量套餐”的营销整改而言,敏感的媒体记者就发现,一些地方的电信营业厅工作人员依然未改口,开口闭口“我们这款不限量产品”,在运营商的网站、APP的个别子栏目中,“不限量”字样还健在。显然,这些问题的存在让消费者对运营商整改的彻底性难以放心,对“畅享套餐”的换汤不换药也有了隐忧。

  更何况,运营商还有其他很多套路——7月25日,中消协发布的信息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电信服务类投诉16100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26.3%。消费者投诉的主要问题有:套餐资费不明确,告知不翔实、收费名目繁多且强制收取费用;运营商设置陷阱,诱导消费者使用,擅自收取有偿服务费用;话费及流量使用情况的计算无第三方监管,产生误差时,运营商不积极采取措施帮助消费者查找原因,却以电脑自动计费不会出错为由搪塞;未经消费者同意擅自更改消费者套餐或开通增值服务……这些套路给消费者挖了一个又一个“坑”,令消费者防不胜防。

  运营商更该叫停忽悠消费者的“套路思维”,拿出足够的诚意,守住法律底线、诚信底线,严格履行法定义务,把每一款套餐产品、每一次广告营销行为都纳入规范化、标准化、透明化轨道,把话说到明处,把账算到明处,把钱赚到明处,充分尊重和保障消费者的权益,给消费者创造一个安全、公平、放心的消费环境。

  同时,消保组织、市场监管部门以及电信行业主管部门等也该放宽视野,加强对运营商其他套路的关注,通过行政约谈、行政指导、发布消费警示、公益诉讼、案件查处、诚信惩戒、行业整改等方式破解运营商的套路,倒逼运营商增强自律意识、维权意识,规范经营行为。如此,既有利于保护消费者权益,也有利于维护电信市场秩序,促进电信市场的健康发展。

  本报特约评论员

标签:
责编:郭蓓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