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景区允许游客自助讲解又何妨?
2018-08-21 17:32:00  来源:人民网  作者:周文韬  
1
听新闻

  近日,市民路先生在恭王府博物馆展厅为朋友介绍相关历史知识时被工作人员劝阻。工作人员解释,为防止博物馆内游览混乱,及“野导游”传播错误历史信息,展厅内不允许做讲解。这让路先生非常费解,“我又不是‘野导游’,只是给朋友介绍历史,为什么不行?”

  新闻事件虽小,却折射出一些历史文化景点管理比较刻板,程式化商业开发过度,忽视人文体验的问题。商业化的特点是标准化、批量化,并以此获取最大商业利润。但文化旅游中过度商业化的弊端也显而易见——景点千篇一律、解说词千人一面、旅游产品形态单一。历史文化景观本应是小火慢炖出的精品特色菜,在不少地方却成为标准程序烹饪出的速食快餐。

  “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导游套路化的解说词虽然正确、标准,但无法穷尽恭王府百年积淀的丰富历史意蕴。与其用套路化的解说词限制游客自主思考,不如少一些灌输式的讲解,多一些开放式的探索。只要不妨碍他人,游客结合自己的知识储备和参观感受,与同伴轻声交流,不仅不应该劝阻,反而应该鼓励。

  随着公众文化素养的普遍提升,信息获取的日益便捷,公众在参观历史文化景点时早已具备自我探索、自己感悟的能力。“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历史文化景观只有和个人思接千载的独特体悟发生奇妙化学反应,才能重新焕发生命力。当前,“参与式博物馆”在一些发达国家逐渐兴起,博物馆等历史文化景观被重新定义为“一个观众能够围绕内容进行创作、分享并与他人交流的场所”,这种管理开发思路,值得国内景点借鉴。

  中国传统艺术中讲究留白,在文学中“不着一字,而形神俱备”,在音乐中“此处无声胜有声”。在历史文化景点的开发上,不如少一些替游客去感受、去判断,多一些留白,留下想象空间,允许游客自己去探索、体验、感悟、交流,只有这样,才能更接近文化旅游的真谛。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