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诗和远方要多花些心思去抵达
2018-08-15 10:12: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刘少华  
1
听新闻

  最近有媒体关注到“白鹿原”文旅产业的尴尬现状。随着电视剧《白鹿原》的热播,滚烫的资本涌入这个仅2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至少六个以“白鹿原”为主题的特色文化旅游项目拔地而起。然而,这些民俗村除了陕西小吃,几乎没有卖点。连排成片的仿古建筑群因为太相似,如今只剩了荒草丛生。在激烈的竞争之后,这些项目有的只能勉强维持,有的则已关门大吉。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精神生活的需求更加旺盛,消费升级和政策红利引领下的文旅产业,正在成为“市场需求的宠儿、经济发展的骄子、资本追逐的对象”。然而,一些地方文旅产业的“滑铁卢”也告诉我们,文旅产业虽然是一片蓝海,但蓝海里也出现一窝蜂涌入现象。有的项目既无质量也无创意,既不关心文化也不热爱旅游,一心想着把“风口”变现,结果就发现今天的游客不那么好忽悠了。

  耐人寻味的是,一些地方大投入的文旅项目,有时候甚至不如老乡自娱自乐的景区活得久。那些原生态乡村旅游景区看起来土俗,却能找到适配的目标受众,关键就在于结合当地文化习俗,成功挖掘出了富有特色的东西。这也提醒人们,在不惜重金投入文旅项目的时候,首先要深究,这个文化项目的“魂”是什么?如专家所言,一个文化项目的核心,绝不仅是地理的象征,“还是生于斯长于斯的血肉和灵魂,其中的文化精髓应是当地生命活动中形成的传统、风俗、生存方式、思想观念等。”强大的文化资源,同时也意味着受众更高的体验期待,如果从业者不能认真地去打造历史文化特色,只是急功近利地追热点,必然会掉进同质化的陷阱。

  当然,文旅产业的优劣,不能一概以赢利与否来做判断。以中国游客数量之多,一个项目短期赚钱总有门路。比如在临潼,游客稍不留神就能被骗去假兵马俑景点,与双眼皮兵马俑合照。这样的山寨兵马俑,临潼有关部门曾一夜之间销毁40多个。若想文旅品牌不被冒牌货亵渎,首先当然是加强监管,但也提醒我们思考这样的问题:低水平仿制为何如此吃香?那是因为对真景点的需求出现了井喷,谁都想来看看举世瞩目的兵马俑。我们真该多花些心思,才能回报这种可贵的“注意力资源”。

  这些年,我国居民消费已经步入快速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文化旅游迎来了黄金发展期。与此同时,普通消费者对文旅“供给侧”改革的热切呼唤,也时常可闻。我们的旅游产品供给,远远跟不上消费升级的需求。比如,各地都上马高度相似的“老街”,从这个古城到那个古城,从名山脚下到高原之上,总能买到一样的商品,听到同样的民谣,品尝到相似的小吃,甚至到了晚上,大多会上演大型实景演出,总有似曾相识之感。为何?还是因为不珍惜群众旺盛的旅游需求,宁可懒惰地搞搞“一锤子买卖”。

  人们去一些文化景点,往往是被与之相关的文化内涵所吸引,这当然蕴藏着商机,却不应被滥用。在对待文化旅游的问题上,最需提防的是心急。很多长盛不衰、风靡世界的文化旅游项目,背后往往有对文化品牌的敬畏,同时还有对服务细节的追求。有心人将文化和旅游比作“诗和远方”,要真正到达那么诗意的境界,我们还需要日复一日的深耕,才能对得起见识和品位不断提升的消费者。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