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根本上来说,乱要证明、让群众跑腿、让社会抱怨的事情,是懒政,是以别人的奔波来弥补自己的怠惰。
在昨天的第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发言人透露了两个重要信息,一是目前正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养老保险中央调剂的具体实施办法,将于近期出台实施;二是全面清理奇葩证明、反复证明、循环证明等各类无谓证明,明确电子证照、电子公文、电子印章法律效力。
对于奇葩证明、反复证明、循环证明之类,相信不少人都吃过苦头。早在2015年5月,人社部就发布过《关于加强和改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公共服务的意见》,其中决定简化八类事项的证明材料和相关手续,取消“奇葩证明”,杜绝隐形收费。这八类证明包括取消定点医院就医盖章、非本地户籍人员参加社保等等诸多繁琐的手续。原来的一些手续、证明不仅难开难办,而且还有时间限制,实际上是拖延了许多人加入社保、使用社保的步骤,增加了办事人员、单位的压力,也让社保服务显得高冷,实际上不利于人们参保和享受惠利。
尽管取消各类奇葩证明是主管部委的要求,也是群众的呼声,然而一些地方并没有落到实处。去年,就有媒体曝出某省会城市多个社区在办理养老保险认证时,不方便到场的老人被要求将当天的报纸举在胸前拍照,以证明自己还活着。此事一经披露,又引发了人们对奇葩证明的一波吐槽。
奇葩证明之所以屡禁不绝,并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一些部门缺乏服务意识。其根由还是在于希望尽量避免出现问题时担责。尽管有些证明是根本没有必要的,但某些部门还是宁可多要,不肯减负,万一有什么问题自己好以此脱责。这样,许多本该自己去核查的工作推给了办事人员、推给了别的机构。他们索取的证明,有时没有法律和政策依据,有的仅凭一个内部通知,或者领导的一个会议讲话,就成了面对民众的规定。当有人询问依据时,办事人员都说不出所以然来。
从根本上来说,这些乱要证明、让群众跑腿、让社会抱怨的事情,是懒政,是以别人的奔波来弥补自己的怠惰。它拉远了人们与办事机构的距离,损害了政府部门的形象,也体现了一些人对群众的不信任,降低了办事效率,有百害而无一利。也正因为如此,上至国务院总理,下至各个主管部门,都反复强调要取消奇葩证明,这也是政府窗口服务部门提高服务水准的重要表现。
社保领域涉及到的人员多、情况复杂,人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需要办不同的手续,对于办事流程很难做到事先非常熟悉。这个时候,如果还要各类不必要的、出人意料的证明,确实有为难公众之嫌。因此,在社保领域内,应该树立起减少无谓证明的新风尚,带个好头。这次人社部又特别强调电子证照、公文和公章的法律效力,也是在提示各级的办事部门,要利用好现代科技的手段,自己多做些工作,就可以让群众少跑路。很多服务意识都体现在细节上,细节做到位了,那些奇葩证明、反复证明和循环证明就不复存在,而扩大参保人员、实现全国统筹的障碍,也会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