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体育场馆开放要再接再厉
2018-05-09 19:45:00  来源:南方日报  
1
听新闻

  喜欢参加体育锻炼,却苦于无处可去,或者在租场地上花费较多,这是多数居民所遇到的现实难题。相较于美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16平方米、日本的19平方米,我国目前只有人均1.57平方米,可供锻炼的体育场地严重不足。对此,大力开放体育场馆,为群众提供健身场所,是缓解社会体育资源不足的重要突破口。但据媒体报道,一些场馆的开放积极性不够,“僧多粥少”的问题依然难解。

  根据第六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报告,体育场馆主要分为体育系统、教育系统、军队系统、其他系统四类。就公共性而言,目前适合开放的有两种,一是大型体育场馆,二是学校体育场馆。前者服务于大型赛事,后者面向校园师生,因为“养在深闺”,向来和群众有些距离。但如果稍作盘点,绝大多数场馆都是公共资源,或属政府投资,或属集资建设,也因有了这个“公共性”,无论是哪个部门建的、不管是建在什么地方,都应该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作出应有的贡献,纳入体育产业的共享机制。再就是,很多大型体育场馆具有“白象效应”,为大赛斥资修建,赛后却陷入利用难题,成为大而无当的“白象”,令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而学校的体育场馆,在每年寒暑假期间都闭门拒客,如何恰当利用,也颇值得好好研究。

  两者如何开放,政策和实践层面上皆有探索。其中,大型体育场馆的开放已经稍有起色。今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关于做好2018年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中,很多人注意到从“看座位”到“看活动”的转变,意思是说,国家对体育场馆进行补助,以往是以座位数为依据,座位多则补助多,导致很多场馆守着补贴过日子,现在的依据是全民健身活动数量,这将极大促动它的开放意愿。相比之下,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稍显滞后。去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开放时间、开放人群等问题,以推进学校体育场馆向学生和社会开放,但在试行之后,很多学校以问题重重为由,反而选择“开了又关”,有的甚至把学校锁了起来。

  学校开放体育设施积极性不高,有其自身的原因。首先,学校以满足学生使用需求为前提,有的学校自己还不够用,有的适用范围有限,有的承受能力不足,有的不便开放,因此不能“一刀切”,而要根据各校的现实情况作不同程度的开放。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开放,就意味着投入更多的维护成本和人力成本,对学校来说,这是压力而不是动力,得引入适当的经济刺激手段,既要允许学校进行适度的收费式运营,也要通过教育部门进行财政补贴。其次,促使很多学校“开了又关”的,恰恰是包括安全性在内的考量。且不论一些人把操场当作“遛狗场”,单是随意出入校园,就带来安全等隐患,从而为一些管理者所不乐见,这就需要建章立制,促使相关人员进行提前备案,并通过预约、登记,有组织地进入。

  2016年10月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运动健身事业的终极目的就是让体育锻炼像衣食住行一样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健身运动成为人们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这种背景下,体育场馆特别是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是实现全民健身和建设“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还应看到,很多体育场馆建设初期没有充分考虑“开放性”,但既然是有用的公共资源,如何把它的价值最大化、效益最大化,也就相当考验相关部门的治理水平。(扶 青)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