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让信用成为“真金白银”
2018-04-13 16:49: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陈发明  
1
听新闻

  据报道,截至2017年底,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累计向守信企业发放贷款63.2万笔,其中涉及小微企业50.4万笔,小微企业借助“银税互动”,贷款金额达到7100多亿元。

  2015年,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当时的银监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银税合作机制,全面推广“银税互动”合作。长期以来,这项“以信换贷”的新机制通过银税信息共享,推动纳税信用和信贷信用紧密结合,实现了纳税人、银行和税务部门之间三方共赢,可谓一举三得。

  首先,增强了小微企业发展动力。有家小微企业的负责人曾说,企业流动资金本来紧张,但是为了能在贷款时有抵押物,公司不得不专门花1000多万元购置了一套写字楼房产。近年来,因缺少足额抵押担保而遭遇贷款难的小微企业,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存在,特别是对于一些处于成长期、轻资产、信用良好的小微企业,尽管发展前景良好,但是贷款难、贷款贵却成为制约企业健康发展的最大难题之一。因此,“银税互动”可谓雪中送炭,为企业拓宽了一条融资渠道。

  其次,降低了金融机构贷款风险。实践证明,“银税互动”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税务部门提供的纳税信用信息具有权威性、真实性,对金融机构贷款授信审批来说,是难得的参考依据。银税共享纳税信用信息,既为金融机构实施精准放贷提供了优质客户资源,也有利于金融机构甄别纳税信用差的企业,有效防范金融风险。

  第三,推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信换贷”彰显了诚信纳税的激励作用,有利于纳税人树立起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价值导向,可以影响和带动更多企业依法诚信经营、诚信纳税。特别是在一些金融市场发展不充分的欠发达地区,中小微企业对贷款需求更加迫切,“银税互动”带来的信用价值也就更加凸显。

  就“银税互动”而言,尽管各地、各金融机构都在实践中因地制宜、因企制宜探索出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金融产品和工作机制,但是其市场活力尚未得到充分释放,依然有扩容增效的潜力可挖。

  从更广的范围看,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诚实守信都不仅仅是一种受到尊敬的荣誉名片,更应该成为一笔信用资产,而且可以“提现”。

  国家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用纳税信用信息对接社会信用信息,形成纳税信用管理“大数据”,全方位提升纳税信用评价结果的影响力。实际上,纳税信用信息只是企业和个人信用资产的一部分,通过全社会的信用大数据互联互通,可以从更宽广的领域实现信用信息资产化,让信用成为全社会配置资源、服务、机会的重要考量因素,激活更多的“信用互动”模式和产品。

  (摘编自4月12日《经济日报》,原题为《让银税互动唤醒“沉睡”的信用资产》)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