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单位都没谈成,却先抽了四五管血体检,不是应该先面试谈谈薪金待遇,再体检吗?”眼下进入招聘季,在一个网上求职论坛里,这条帖子引来了近百条留言。据报道,“先体检后面试”并非个例,而是一些用人单位常用的招聘流程。
单位要为自身利益着想,既要招到合适的人,又要规避用人风险,防止应聘者存在“隐疾”,入职以后无法正常开展工作。而单位之所以敢这样做,一是因为目前法律法规并没有对一般行业的入职体检作出明确规定,二是因为各单位的体检结果不能共享,必然导致求职者每参加一次应聘,就要体检一回。
事实上,用人单位的这种偷懒行为是不可取的,即便这样做在节约成本方面“加分”了,也必然在单位形象方面“减分”。因为这是一种没有真正替应聘者考虑的行为。一旦应聘者落选,就可能造成“重复体检”的尴尬,既是对医疗资源的一种浪费,也给求职者增加了不必要的就业成本,甚至不利于其身体健康。持有这种用人理念的单位,很难得到求职者的认同。
当下,共享经济大行其道,用人单位也应当多一些共享思维,实现体检结果共享,为应聘者省去不必要的麻烦,给自身的形象加分。
当然,破解“先体检后面试”困境,只靠用人单位自觉是不够的,必须有相关制度保障。比如,相关部门对招聘流程进行规范,依法对招聘工作予以必要的干预,纠正不合理的应聘程序;搭建完善的诚信体系平台,建立“黑名单”制度,将“体检作弊”者纳入招聘黑名单,实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不仅给失信者以震慑,也让用人单位吃个“定心丸”。(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