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随着2017年暑假结束开学之际,各高校的研究生新生也开始报到。非同往年的是2017年的研究生考试取消了“单证在职研究生”,统一纳入全国统考,导致考研人数比往年明显增加。而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个新的研究生“种类”受到了考生和家长的关注。统一标准录取,同一培养质量,不同培养方式,不同的奖助学金待遇,学历证书加注“非全”的差异成为关注的焦点。
今年的非全研究生是新生事物,考生和学校都还处于适应状态,同时非全也成为各个学校专业调剂较多的类别。今年报考全日制非定向的许多考生,调剂时候因没有全日制指标,也无奈选择了非全日制调剂。而大多数学校全日制与非全日制的录取分数和复试要求一致,这就意味着同样录取条件的考生调剂以后将会有着不同的身份待遇,主要体现在奖学金、助学金和毕业证上标注(非全),而学校在实际录取和认同中也区分了全日和非全日的不同待遇。
记者了解到,许多报考第一志愿全日制非定向的考生是应届毕业生或者是毕业后“二战”或者“多战”的考生,另外是已经辞职或者准备辞职的离职人员。这些考生原本就是计划全日制读研,全力打好个人的基础再选择就业。而调剂以后录取的非全日制非定向让这些考生困惑,一方面家不在学校所在城市的考生,面对学校非全上课还必须的到这个城市里来租房上学,带来了极高的学习成本。另一方面,来到学校所在城市如果业余上课,平时工作日时间就没有事情做,在外居住也难以享受到学校的图书馆、教室等学习环境,一些学生可能被动的找些兼职工作,“为读研找工作”而不是正常的边工作边读研。这些考生很多本来想全日的在学校深造,并不期望非全日在职读研,但现实却让他们只能不远千里来到学校所在城市,处于“学生”和打工者的之间的状态,既不是全日读研,也不是在职读研。
也有一些学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给非全学生提供同等待遇的学校住宿。据北京化工大学介绍和公开的信息显示,学校对非全日制的学生提供住宿,同时也给予奖学金支持。一年级非全日制研究生奖学金金额为4000元/年/生。学校对非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提供4人/间标准的宿舍,住宿费按照650元/人/学年的标准收取,但大多数学校非全研究生是难以享受到这个条件。
家在河北的小梁对记者说,她本来是考北京的一所学校,报考的全日制非定向,但目前被调剂到了西南部地区的一个大学,但学校没有全日制指标,只能选择非全日制非定向。但比较困惑的是,她要辞职到西部这个城市去就读,她不知道非全日制上课她平时咋办。因为虽然上的是非全日制,但实质上她必须辞职全日制的来上学,不可能每周都跨千里来上课,和其它全日制学生一样没有工作,但却要承担租房费用和高额的学费,而且到了西部的不熟悉的城市平时打工也不好找合适工作。“而且我现在就想好好在学校读书,但现实却逼迫我们边上学读书还要辞去原来单位工作去新的城市找工作,毕业了还不知道去哪里”。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校招生工作的老师告诉记者,今年全日制指标紧缺,因为考生数量增加,全日和非全日制同等录取条件和分数,可能因为原来准备报在职有些考生就干脆改报考全日制了。考生报全日制数量增加,但全日制指标并没有增加,所以非全日制的指标空缺相对就较多。
而老家在湖北,大学毕业后在北京工作的李珊珊,同样调剂到了西北地区的一个学校。她说她考研的时候报的是全日制非定向学术型,而且单位也同意辞职全职读书了,今年调剂的学校没有全日制指标,只能读非全日非定向。但她所读的学校能提供住宿,学校为了解决非全教育实际培养的问题,如外地考生来就读并无在职工作、教育资源的重复成本等,将非全和全日制纳入同样的培养计划,一起全日制上课。但同样是全日制上课,而在学校和全日制待遇却有较大差别,没有奖学金和助学金,没有公费医疗,毕业证上将来有“非全”标记。
“同样的考试分数,同样的录取条件,同样的学习方式,但是上学期间是不同的身份。我们没有奖学金、助学金、医疗,缴纳的学费高很多,和其它同学一样全日制上学,但是待遇明显有差异,感觉挺不公平的”。珊珊觉得他们非全的学生在学校可能实际上会形成二等公民的感受。“我不明白,非全教育有没有考虑到很多实际的情况,比如我们非定向的学生档案、户口都转到学校了,还怎么是非全日制读研呢?档案转走,劳动关系解除,意味着你和单位已经解除关系了,已经离职专职读书了,怎么能是在职读研呢?有些“双非”应届毕业生也是直接档案转到学校,并没有在职工作,也不打想边工作边读书,一样都抓不好,不知道教育部有没有考虑到这种实际情况?”
另一方面,非全非定向研究生的身份认定也是一个问题。“我不知道我是学生还是社会工作人员,档案户籍都调到学校了,但我们非全生也没有享受到正常学生的管理和待遇。社保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学校也不给上学生保险” 有非全学生认为自己身份不知道是学生还是社会工作人员。而同时,一些学校的一些个别全日制学生却不转档案和户籍,保留工作,并不能全日制上课,但却占全日制的名额也导致了一些“双非”学生的不满。
非全日非定向读研的学生实质上已经脱离了工作岗位,但因为学校没有全日制指标所以不能按全日制录取。一些高校招生方也很无奈,因为没有更多的全日制指标,只有非全指标。“学校某个专业如果录取的非全日制生源不多,单独进行非全日制教学也是有困难的,包括教育资源的投入成本和师资资源的重复投入等”。目前一些学校有能力按全日制培养,就提供住宿按全日制一样的培养方式,其实对于“双非”学生,采取和全日制一起培养的方式能解决学生实际是脱产离职读书与平时时间的矛盾问题,有更高质量的培养结果。在校全日制也能满足学生对学校内的教室、图书馆、大学讲座等教育资源的需求,解决非全日制脱产学生上课时间的问题。“当然非全日制学生在学费投入成本上来说,是比全日制学生高很多,如果是脱产全日学习但毕业时可能毕业证上还要注明‘非全’ ”。一位大学老师给也谈了他的看法。
据了解,今年很多考生和珊珊一样,因多种原因只能选择非全日非定向读研,但实际上已经和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者应届毕业无工作,档案户口要转到学校,根本不可能在职读书,而且这些考生也期望全日脱产读书。考虑到在毕业待遇上和培养要求上的一致,大多数高校非全日非定向同样要转档案和户口,毕业发放派遣证,但没有奖学金和助学金。中国传媒大学的官网上,关于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对比表上,非定向除了奖助学金差异和学费、学习方式差异外,其它都一样,但该校非全不提供住宿。
记者了解到对于非全日制非定向的“双非”考生,很多学校录取以后都转档、转户,个别具有全日制培养的能力的学校,可以提供住宿,上课同全日制一样全日上课。一些高校招生办给录取的学生答复是“区别主要就是奖助学金、毕业证的差别,毕业证有“非全”标注”也就是相当于自费脱产读研。如西北师范大学,非全日制和全日制一样全日上课,录取标准和培养方式均一样,唯一不一样的就是待遇有差异。
“希望教育管理部门能考虑到考生的实际情况,解决非全日非定向学习的考生,同样条件录取和学习,但却有不平等的待遇的问题。我们要支付很高的学费自费读书,同样也没有工作,而且同全日制的一样的学习,毕业却还有“非全”的标记,这个真是太不公平了”。珊珊期望“双非”能转“全日制”,或者有一定的奖助学金,而且按实际全日培养的学习方式给毕业证,同全日制一样的全日证书。
一些学校也认为,定向考生一般这个问题不明显,主要是非定向的“双非”学生。如果教育管理部门政策上允许录取以后学生按照个人实际情况选择申请“全日”或者“非全日”非定向学习方式,“双非”生愿意全日制脱产学习的允许转全日制,全日制也可以转非全日制,学校也可以结合自身情况和录取情况决定是否按全日制培养,这样可以尽可能同等条件和分数录取的学生给予同样的政策待遇。许多被录取的“双非”研究生更是期待和全日制相同培养方式,学校在同等条件录取情况下,并全日制培养的能转“全日制”,按照全日制同样的待遇给予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但没有指标和政策学校也没办法”,学校的态度也是看政策怎么定。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今年一个新的教育模式,具体如何实施也是在探索和摸索阶段,有许多新的问题出现也是正常的。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应结合新的情况,给予实际的问题解决方案,在促进国家研究生再教育的同时,体现教育公平,给同样条件下学生更多公平的学习方式和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