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让“格斗孤儿”回家,何错之有
2017-08-18 09:39:00  来源:钱江晚报  
1
听新闻

  8月16日,四川成都恩波格斗俱乐部收养的来自凉山州越西县的孩子全部被带回家。这些“格斗孤儿”按下手印哭着被拽走,“生活刚刚见到一点曙光,希望又再一次破灭。”

  “格斗孤儿”的视频曝出,公众从不知情的心疼到了解情况后的理解,似乎再次验证了“存在即合理”。在凉山彝族儿童的境遇没有根本改变情况下,不少人欣慰:幸好还有格斗这一通往梦想的阶梯。事实果真如此?

  将落后地区贫困儿童的未来寄托在无限制综合格斗上,成人世界到底是麻木还是旁观娱乐心态使然?一批孩子眼巴着八角笼里混饭吃,即便有人如愿,还不是踩着绝大多数人的失败上位?有人会发出把孩子带回家后怎么办的“娜拉之问”,不要忘了还有大多孩子继续格斗生计被淘汰“娜拉之问”。

  当地政府迫于舆论压力让家长或亲戚把孩子强行接走,这不是面子问题,而是法律问题。且不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必须在学校接受义务教育,哪怕俱乐部收养了这些孤儿,但“练不成要被淘汰,淘汰只能回去”的游戏规则,并不符合“有利于被收养的未成年人的抚养、成长”的收养法。不能因为同情俱乐部的公益初心,而自动给予其知法违法的权利,更不能用其否定当地政府带走孩子的正当性与道德性。

  当你选择一条道路时,意味着很可能自我屏蔽了其他道路选择,这正是机会成本所指。舆论带着自我想象,把格斗视作彝族贫困儿童改变命运的唯一出路,显然存在误导。你怎么知道格斗就是唯一出路?女子9球职业选手付小芳生于河南农村,获得成功后,同乡中模仿的人很多,可几乎都失败了。失败者之中不少走其它道路却走通了。不要因为贫困孩子机会成本较小,就认为他们没有其他机会。

  凉山彝族贫困儿童只有格斗一途的话语,裹挟着城市中产对子女未来发展的焦虑想象。贫困家庭子女特别是孤儿,最大问题还是如何通过教育获得发展晋升之路,而落后地区贫困家庭在这方面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农村地区教育改变命运的机率在缩小,但门依然开着,至少中职教育大多是免费的,城市中产阶层不能把自己子女的未来发展标准套用到这些贫困儿童身上,这样容易产生他们的正常上升道路被完全封闭的臆想。

  把凉山彝族贫困儿童的出路完全寄托在格斗上,不切实际而又矫情。当格斗儿童被带走认为“希望破灭”,说明他们认为“格斗是唯一出路”,显然他们已被洗脑,一个未成年人不管境遇多差,怎会只有一条道路?围观讨论的最大不足,是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希望这一次能长性一些,既然当地政府已经接盘,希望在各方关切下对贫困儿童和他们家庭的救济与扶贫更加到位,希望他们赶紧回到学校接受应有教育,毕竟教育虽不能为所有人解决上升问题,但能提供各种可能性,这总比走格斗道路成功者多得多吧。(程振伟)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