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成都出现“共享宿舍”,用户可以住进高校寝室,重新体验一把大学生活。对于这样的共享,我是支持的。所谓共享经济,原本就是“闲置物品使用权的暂时转移”,其初衷是增加闲置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暑期高校宿舍多空置,与其闲着“蒙尘”,不如整合利用。
对于公众来说,好处就更多了。暑期是大学生实习、职场新人入职的“旺季”,很多人第一次来到陌生的城市,此时如果有一个便宜的宿舍,与原本的校园生活无缝对接或短暂过渡,这确实是个福利。就像西南民族大学提供的“共享宿舍”,有人住18天仅花费425元,平均每天不到24元,还能“共享”学校食堂、图书馆等资源,这样的体验想想都“巴适”。
应该说,“共享宿舍”不是新玩意。以前就不乏大学生私自把宿舍“共享”出去,赚点外快,但此举有违校规,风险也不可小觑。如今西南民族大学积极开放资源,与旅游“联姻”,既给勤工俭学的学生提供机会,又对接公安、消防部门,通过住宿人员登记系统、退房系统、消防安检措施等加强管理,各方共赢,值得点赞。
其实校园资源很丰富,除了宿舍、食堂、图书馆、体育场馆,有些会议室、实验设备、教室等也不妨更多地盘活,让资源利用最大化。当然,学校对此要结合自身实际,要创新管理,要把创收用好……不管怎样,“共享宿舍”式的尝试不妨更多些。(夏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