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第二季度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样品总体合格率为97.8%。尽管这一数据比一季度高0.3个百分点,然而指尖上的“黑作坊”、证照不齐的“苍蝇馆”等违法案例时有曝光。由此可见,为百姓把好“入口关”,食品安全监管不能有丝毫放松,必须做好“严”字文章。
构建严格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是“严”的根基。目前,食品安全监管存在失之于宽、松、软的短板,这与法律法规体系在细化程度、覆盖广度和震慑力度等方面尚需加强不无关系。面对不断升级的食品产业业态,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让制度“跑”在市场和风险前面。
锻造敢管能管的监管队伍是“严”的抓手。目前,我国已经构建起覆盖各层级的食品安全监管队伍,不过从农村集体聚餐安全隐患仍存、校园周边“五毛食品”泛滥等问题看,与实际需求仍有差距。打造一支合格的监管队伍,仍需在保障人员配备、提高监管本领上发力。
探索监管新模式新途径是“严”的“武器”。面对互联网餐饮、生鲜直送等新业态、新挑战,以及造假掺假、违规使用添加剂等老问题的新变种,“互联网+食品安全”有待推进,全流程监管体系有待完善,以大数据构筑“食安一张网”,真正打通食安监管的“最后一公里”。
与此同时,以严厉处罚、严肃问责保持重拳治理的高压态势也是现实所需。对不法分子,必须用严厉处罚形成有效震慑;对食品安全监管的相关责任人,也必须通过严肃问责,给其履职尽责划出底线红线,使其不敢对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问题视而不见。
面对食品消费转型升级的新形势,食品安全需要社会共治。只有让政府、企业、专业机构、消费者等主体共同参与、形成合力,才能促进从“农田到餐桌”的“安全闭环”模式早日形成,满足老百姓“舌尖上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