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彗星”尾巴?一位乡镇干部说得好:省里下来个分管副厅长调研,市里要安排副市长陪,副市长叫上副局长,副局长又拉上业务科长。到了县里,再加上县委书记、县长、副书记、分管副县长一进村,人连成一串、车排成一队,从头到尾望过去,可不就像拖着一个长长尾巴的彗星?(《新华每日电讯》7月17日)
“八项规定”出台快五年了,变化之大、影响之远、成效之巨有目共睹,以党风政风之变带动社风民风逐步向善向好发展。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极个别地方极个别党员干部的不良作风残余仍在,时不时要发作一次,成为刺耳的杂音、刺鼻的异味,如干部调研中“彗星”尾巴现象的存在,尤其值得关注。
明着不敢,暗中生乱,“四风”余孽仍不时沉渣泛起以显示自己的存在,这是典型的官僚主义在作祟。调研本应谨言慎行,听民声、察实情、求实功,做好调研前的功课低调而来,扎实开展调研,带着丰硕成果悄然而去。而一旦过多地纠缠于接待上的繁文缛节、形式上的天衣无缝、招待上的无微不至,那么,调研的过程及结果就先打了折扣,因为本末倒置了。
花里胡哨的陪同安排,搞来了“彗星”尾巴,与八项规定精神不符,更与群众期待相悖。即使满足了个别领导的虚荣心、成就感,“官威”十足,架子满满,但群众看了心烦,基层当作负担,有苦难言甚至敢怒而不敢言,如此调研,其实已经走向了反面,已经与中央精神南辕北辙。
溯本清源,摆正“官念”,才能纠治偏差。在全面从严治党新的形势下,党员干部的政绩观、权力观、事业观必须时刻在党纪条规、制度规定的框架下接受检验,尤其是领导干部,更要将手中的权力置于法治的轨道,使其在监督的阳光下运行。调研本身既是领导干部作风的体现,更是对领导干部作风的体检。要以“三严三实”为镜,以坚持党性严肃对待调研,尤其要摆正“官念”,去虚求实,去粗取精,拿来干货,以备决策,以小学生的姿态虚心向群众学习,以解决问题为目的深入基层,让“彗星”尾巴不再出现,以切实成效取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