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有一种“好人”不会让社会更好
2017-06-21 08:46: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1
听新闻

  排了一个多小时的长队,眼看就要轮到自己了,这时一位抱着孩子的妇女来到身边,一脸真诚地恳求,“能让我插个队吗?你看我抱着孩子,要是从后面排队还不知道等到什么时候。”我没有犹豫,近乎本能地选择了拒绝。

  每次带孩子打疫苗,我内心都要挣扎半天,不是担心疫苗的安全,而是漫长的排队。不到8点,带孩子赶到预防接种中心,长长的队伍已经从室内排到了室外。早晨的阳光虽然不算强烈,但毕竟是夏日,太阳直晃晃晒着,心情烦躁。长长的队伍就这样无比缓慢地蠕动,没有任何遮阳的措施,我只好让孩子在远处的树荫下等着,我挤在队伍里挨着。

  终于快要轮到自己时,突然被人请求要加塞儿,不加犹豫地拒绝是不是有些“冷血”?如果我同意她加塞儿,自己损失算不上太大,只是延后一位而已。从心理学角度看,排了很长时间的长队,眼看胜利在望,心里的烦躁情绪已经减缓很多,哪怕推后一位,也不至于增生更多不适。但对于你后面的人呢?你同意她加塞儿,你延后了一位,而你后面的人也要随之延后。你前边的人如果“发扬风格”继续允许别人加塞儿,你后面的人将要更长时间地等候?这么一想,心里反而淡定了很多。

  打疫苗,大家都是带着孩子;排长队,大家都不容易。你说你孩子小,抱着孩子累,可来打疫苗的,不都是孩子吗?就算有的孩子大一些,也是牺牲了上幼儿园的时间来排队呢。每个人为了打疫苗付出的成本都一样,这样的情境里,大家都是平等的。

  这个时候,我很不喜欢那种以各种借口加塞儿的人,也不同赞同“发扬风格”同意加塞儿。前者本身就破坏秩序,不需赘述。而后者看似“好人”,帮了他人一把,节约了他人的时间,在自己利益损失不大的前提下,发扬了“乐于助人”的风格,却给自己身后的人带来了损失。并且,对那些违反规则破坏秩序的人,采取了退让甚至纵容的态度,这是不是会导致加塞儿者以后更不守规则呢?

  做好人一定有成本,主流道德中,无论成本多高,我们一定还是要做好人。只不过在日常中,需要做怎样的好人,有时需要仔细掂量,是真好人还是“假好人”,这关乎自己的格局。就像上述经历中,如果你轻易让位于找借口加塞儿的人,看似方便了“需要”帮助的人,实则纵容了一种小小的恶。

  这些天里,“坏老人”又成了舆论场里的热门群体,我反感以“坏”来整体定义这个群体,但从不否定个体中的坏。单以个案为例,一些人在面对不守规则不讲理的老人时,会选择避让。他们担心自己在和老年人讲理或者争执时,眼前的老人会突然“变坏”躺在地上或者晕过去,理没讲透,反而招惹了一身麻烦。与其这样,倒不如以“尊老”的姿态选择退让,继续允许个别老年人不讲理。这样的“尊老”不过是为了避免自己招惹更多麻烦罢了。自己以“尊老”的“好人”姿态躲开了麻烦,不讲理的老人没有受到应有的“教育”,也许还会依旧“不讲理”下去。

  没有崩溃的借口,谁愿安慰一块石头?日常生活里,总有一些人会将“孩子”或者“自然年龄的老”看作弱势符号附着在自己身上,以期获得更多便利。一个好的社会一定是一个有利他精神的社会,利他精神肯定是建立在人人自律基础上的,他们不会动辄要求别人照顾自己的需求,为自己让渡权利。当你总是以“好人”的姿态,来对待那些不自律的人时,这个社会能更好吗?安兰德早就在《自私的德性》中说过,“理性的人决不会为了投合他人的非理性、愚蠢和欺诈,而歪曲或损害自己的标准和判断。”所以,做真正能促使社会好起来的“好人”,也是需要“技术含量”的,至少,你要保持你的理性,不要被你的“伪善”所欺骗。(陈方)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