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高校专业调整不能“拍脑袋”
2017-05-24 17:21:0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史卫燕  
1
听新闻

  近日,中山大学发布消息,调整或暂停18个本科专业的2017年招生,由于包含其在国内颇具影响的社会工作专业,此消息引发舆论关注。

  应该说,高校调整专业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既然社会在不断变化,教育的内容肯定也会随之改变。高校设置专业,并不是一开始就非常完善的,专业的实力强弱、社会需求、发展前景都会不断变化,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调整才是明智之举。

  再进一步说,一些高校为建设“综合性大学”,不管自身有无实力或社会有无需要,盲目“大干快上”各种学科,随意设置专业,这才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也是对社会资源的一种浪费。

  还有一些高校,内部的专业设置就存在重复的情况。比如,有的专业间培养的区分度不足,有些专业名异实同,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相差无几,只是名字不同而已,需要优化。因此,中山大学此次调整,得到了许多关注高校改革的人士赞同。

  但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改革是否应该调整“社会工作”专业,各方意见不一。笔者所了解的情况是,国内已设置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并不算多,而中山大学的社会工作在业内属于翘楚。

  社会工作专业近年来引入我国,是关于如何专业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服务弱势群体是这个专业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应该说,在现代社会,这个专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一个实力强劲又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学科,为何会被取消?有社工专业人士分析,该专业的遭遇与其实务性强、研究性弱,无法为高校带来丰厚的科研成果有关。也有人认为,社会工作专业在国内发展时日尚少,社会认可度不高,学生就业率低,也是被取消的重要原因。

  对此种种分析,中山大学都从侧面予以了否认。从相关的报道看,学校对于专业的调整,是从本科教育实施通识教育、大类培养的理念出发,避免部分专业设置过细。

  笔者认为,中山大学的改革勇气和实践探索值得肯定。但具体到一个个专业,其是否值得花费教育资源,是否为社会所需要,投身其中的老师、学生、被服务对象应该最有发言权。此外,还有一些专业越来越细化,也与其发展日益全面有关,在有条件的基础上,不宜轻易“拍脑袋”就一刀切地进行精简和取消。

  因此,在考虑一个专业的学科价值时,不应该被自身的思维定式或高大上的概念“绑架”。低下身子,倾听呼唤,这样无论是设置还是调整一个专业,都不容易掉入“过于随意”的陷阱。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