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科普接地气 创新才有活力
2017-05-22 16:24:00  来源:人民日报  
1
听新闻

  5月20日,广州科技活动周在广东科学中心拉开帷幕,来自穗港澳台四地的科普秀轮番上阵,通过科学表演秀、科普剧、科学魔术等方式,让“高大上”的科学变得“接地气”。

  近年来,随着创业创新的蔚然成风,许多高科技的产品陆续进入大众生活,科学也变得离公众越来越近。据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6.2%,虽然与日本、加拿大、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比较大,但比2010年的3.27%提高了近90%。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增长正在迈入快车道,这与越来越接地气的各类科普活动是分不开的。

  从“神十”航天员在太空给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余万名师生同步直播“太空课”,到玉兔号月球车的官方微博成为“微博红人”,再到科技周上有趣的科学魔术表演、果壳网等民间网站的互动社区,这些与传统科普完全不同的科普方式,既卖萌有趣,又扎实有料,可以说是找到了科学与有趣之间的平衡点,让人们轻松地获得了不少科学知识。

  科技创新一直都是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今天,我们正在经历新一轮的科技革命,科普与创新息息相关,如同鸟之双翼、车之双轮。科普搞得好,公民科学素养提高了,创新土壤会更加扎实,会营造出更好的创新创业氛围;而科普搞不好,没有全民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没有科学种子的播种和萌芽,也就难以建立高素质的创新大军,也会使得科技创新乏力。

  因此,只有科普接地气,创新才有活力。加强科普,一方面有赖于政府加强投入,建设科技馆、天文馆等科普场所和科普基地,开展各类科普活动,推动科技创新课程、科普活动进入中小学课堂;二是要在科普形式上与时俱进,用好各种新媒体手段,用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创新科普内容的传播。

  目前,公众对新兴科学技术的热情很高,但单靠政府的科普资源显然无法满足公众需求。要形成良好的创新氛围,除了政府大力推广普及之外,还需要发动社会的力量。不少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都有一些具有科普功能的实验室和陈列室,不妨分时段向公众开放,满足公众提高科学素养的需求。在这方面,广州的科普自由游已经成为品牌,每月一次的科普参观活动,每年可以满足上万市民参观各类科普基地的需求。希望这样的活动多多益善。(谭 敏)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