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嘿人类,你到底要揍谁
2017-05-10 17:50:00  来源:中青报  作者:秦珍子  
1
听新闻

  嘿人类,你到底要

  上周我同事写了篇小评论,说格斗教练打倒太极大师,是实战让武术界的南郭先生原形毕露。

  对这个观点,我不太认同。如果用谁能把谁打趴下作为评价武术的终极标准,那么拳头打不过棍棒,刀枪打不过大炮,练武还有什么意义?

  至于利用太极出名敛财什么的,市场的就交给市场去解决。“追大师的人”,不管是小区里的大爷还是武馆里的少年,谁也不是为了成为武林至尊,然后一掌劈死杀父仇人吧。

  更何况,以后人类还亲手打什么架呀,都是派机器人去打。你家的安保型机器人铁臂神拳,战斗力满格。我家的陪伴型机器人四两拨千斤,防御指数99。未来世界,一到周末夜晚,医院急诊室里都是外壳破损电池漏液的机器人,喝多惹事的主人喷着酒气排队挂号,医生是电子和机械工程师。

  人类对机器人的期待,基本就是替我出手,不管是打扫还是打架。比如我特别爱吃面,但是擀面太麻烦了,所以我想要一个和吴彦祖一模一样的机器人,天天在厨房给我擀面,亭亭玉立,岁月静好。而小朋友都想要一个机器猫,做功课、追女生、反霸凌,都能帮上忙。

  在我的期待中,机器人应该迅速而高效地执行命令。比如我对机器人说:“阿祖,今天我要吃扯面。”他会立即端盆、和面、抄擀杖,我去倒杯红酒,剥头大蒜。我没想过,他也许并没有行动,而是对我说:“好啊亲爱的,你帮我打电话给你爸,问问面怎么扯,然后帮我去小卖部买包酵母吧。”

  这应该是孩儿爹的反应,而不是机器人。

  美国布朗大学的人机实验室,最近设计了一款机器人。在对外发布的一段视频中,这个有着两支颀长手臂像上半截螃蟹的家伙站在一排餐具前。一个男人远远指着那些餐具说:“把那个金属做的东西递给我。”

  我想,这个场景我们都很熟悉。老妈经常说,哎,帮我拿一下那个。老师经常说,犯什么错你心里清楚。女朋友经常说,你知道的。孩儿爹经常说,随便。人类表达充满了随意和模糊,有时,连使用同一母语的同胞、生活在身边的家人都领会不到位,别说机器人了。但也有的时候,老妈一个动作,老师一个眼神,女朋友一个微信表情,孩儿爹一声轻哼……我们又能马上抓住中心思想。这就是人类沟通的奇妙之处,夹杂着默契、经验、情绪以及种种不可描述的微妙感应。

  继续看视频,当那“半截螃蟹”听到男人模糊的指令后,并没有立即行动,而是用“蟹钳”指了指一堆餐具中的一个,平静地问道:“这个吗?”男人答:“不是,是另外那个勺子。”

  看起来,这更像人与人的交流了。我们摁遥控器的开关,启动电视。我们敲击键盘,写下字符。我们对siri说“天气”,获知今天要不要穿秋裤。一直以来,人类都得确保对机器发出的指令是精准的,才能获得机器对应的服务,人把机器人看成和扫把、铁锨没啥区别的工具。开发“半截螃蟹”的尝试,则让机器在评估对指令的理解程度后能做到求助于人,从而更好地去执行人类那些有时模糊,有时含蓄,有时吞吞吐吐的表达。

  这意味着,你说话有问题,就打手势。你动不了,就言语。你又不能说话又不能动,给个眼神,“半截螃蟹”会在试错和询问中越来越懂你。

  如果资料记载没有出错的话,这应该不是史上第一个会向人类求助的机器人。早在3年前,卡耐基梅隆大学的人机合作机器人就会在跟你一起进电梯时对你说,劳驾,帮我摁一下5楼。它在计算机科学院里来回穿梭,送送快递,陪陪来宾。有啥事儿闹不明白了,它会求助最近的人。如果附近没人,它会发邮件给相关负责人。这不仅仅关乎效率,还关乎交流、互助和平等。不过我也在想,会向人类求助的机器人,会不会在打架之前问:“你要揍的是这个吗?” 这样会失去“实战”的先机吗?

  “手机没电还会用‘滴滴滴’求你充电呢,这有啥了不起。”有人评论。现在的手机还不会因为你帮忙插电源而学会下一次自己去找充电器。不过根据最新的消息,新一代苹果手机已经搭载了无线充电功能。哪怕它被你塞在沙发缝里,只要系统自查到电量低,自动连接WiFi充电根本不是什么技术难题。

  “半截螃蟹”的开发者说,机器人观察得不如人类仔细,听觉不如人类敏锐,理解力也没有人类强,所以才让它多向人类求助。

  其实也不一定,望远镜就看得比肉眼远,3D扫描就观察得比肉眼细。如果有一天,这些功能都比人类强还比人类能打的机器人反过来要打人,霍金担心的场景就要出现了。

  在那之前,还是让我再享受一下吴彦祖擀面机器人的福利吧。请问,哪里有卖的?

 

标签:
责编:孔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