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书首席执行官扎克伯格日前在今年的F8开发者大会上宣称,增强现实(AR)是重塑未来的技术,AR可能比虚拟现实(VR)更快进入消费市场。
AR是让真实环境与虚拟物体同处一个画面或空间,进而实现真实与虚拟两个世界的“无缝”叠加和对接;VR则是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创建出一个虚拟的世界。AR并非追随VR而来,它其实早于VR出现于市场。曾经风靡一时的“谷歌眼镜”是AR早期的代表性设备,微软也曾在2015年发布AR眼镜Hololens。不过,AR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特别是2015年谷歌眼镜宣布停产、停售后,AR几乎淡出了公众视线。
引爆AR“第二春”的是一款名叫“精灵宝可梦Go”的游戏。它虽然没有采用虚拟物体识别等先进的AR技术,但用户直观操作、简易上手的良好体验使其很快产生了“现象级效应”,进而也使AR被认定为拥有未来市场、极具发展潜力的“杀手级应用”。
不过,判断AR的未来仅靠一款游戏的火爆未免没有分量,单纯从微软、苹果、联想等跨国公司加速布局AR市场也难有说服力。终端设备更迭、专利技术变现、应用场景泛化以及人机交互易用才是AR迎来“春天”的保证。
一直以来,AR都依赖头戴显示设备和可穿戴设备作为终端显示屏,但在F8大会上,已经出现基于智能手机摄像头的增强现实平台,也就是说人人都拥有的智能手机可以变身为AR终端设备,用户无需再单独购买,未来80%以上的智能手机都能够提供不错的AR体验。苹果公司已经宣布,或在其下一代产品中引入AR技术。
市场成熟的标志是专利技术高增长后的产品变现。一般而言,技术专利周期要早于产品爆发周期若干年,AR技术专利高速爆发在2010—2013年,微软、高通、三星等公司已申请数百项专利,并掌握了AR的核心技术。目前,资本的投入和科技巨头的介入正在加速技术转化,AR的产品爆发周期似乎正在到来。
一项新技术能否被认可,归根到底取决于场景的应用和用户的体验。更精确地识别现实场景和感知环境,让AR应用服务从娱乐、游戏向教育、旅游、家居、购物等普通消费市场扩展,手机扫描瓶子上的番茄酱标签,就会出现一个用番茄酱制作的各种美食的数字食谱,同时还可以看到烹饪视频;镜头对着旅游景点,就可以看到最佳的行走路线、听到每一处的讲解。相比VR封闭、隔绝外部世界的沉浸式体验,虚实结合的AR应用则不需要太“专心致志”,用户可以利用碎片时间,一边使用一边活动,通过体感进行的交互让AR更具易用性和随意性。
根据咨询公司Digi—Capital给出的数据,2020年AR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200亿美元,远高于VR的300亿美元。这样巨大的市场潜力,就在于AR技术不局限于特定用途的、广泛的平台级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