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因产量增加、气候影响等因素,河南多地出现蒜农来不及抽蒜薹以及蒜薹价格暴跌的情况,部分蒜农甚至直接将蒜薹扔掉。当地乡政府利用媒体宣传帮助蒜农抽蒜薹,并商讨采取设立大蒜协会等方式避免类似现象再次发生。专家认为,蒜薹价格暴跌根源在于供求失衡,建议通过行业协会以及大数据等方式解决问题。(5月3日《北京青年报》)
中国大蒜,真被“玩坏了”,从“蒜你狠”到“蒜你完”,简直是在玩文字游戏。换个角度看,农民又何尝不是被“玩坏了”,出现“蒜你狠”了,价格暴涨,与农民关系不大;一旦出现“蒜你完”,价格暴跌,立马影响农民收益。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农业生产还十分薄弱,有时看天吃饭,有时看脸下饭。
农产品滞销,不是第一次,也不是只此一次。或许因为“见多不怪”,有人认为,政府不必什么都管,应该尊重市场规律,如果缴点学费让农民增强一点市场意识,那也算“值了”。这种观点十分不妥。政府有服务发展的责任,对于具体发展不应该过加干涉,但对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却应该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农业具有特殊性,如果政府官员都像“孙连城”一样,就会动摇农业基础,影响农民增收。
服务发展,要帮忙而不是帮倒忙。面对“蒜你完”,政府越位不行,缺位也不妥;不管不对,乱管也不对。到底应该如何作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农业上也应该有国际化视野,不妨看看其他国家的做法。
相对于中国农产品如同坐电梯,价格和销量忽上忽下,美国的农产品则稳健得多。有资料表明,今天美国的一个农民生产的粮食可以养活155人,1/5的农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美国农业如此高的产量,我们却鲜有听闻,美国大豆滞销,橙子积压,牛奶被大量倾倒了。这主要得益于美国有一套以农村合作社为核心的供应链,发挥了引导和指导作用。合作社并非美国农民唯一营销渠道,农户也可以直接把产品卖到市场上,可当市场不景气时,合作社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
在我们这里,面对农产品滞销了,政府部门要么以尊重市场为由放任不管,要么火烧眉毛的急急出招,比如通过媒体喊话,动员社会参与,启动应急资金……一些应付举措不能说没有作用,可这种短期应对,起不到根本作用,时间一过,“船过水无痕”,问题又再次出现了,有的甚至更为严重。
农产品的生产有一个周期,由于传统的一家一户生产,农民对市场信息的掌握并不充分,这其实对政府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据了解,面对“蒜你完”,有乡政府除了推出一些应急措施外,还正在讨论成立“大蒜协会”。现在农业合作组织已经在全国推广了,当地到了现在,竟然只是“讨论成立”,显然已经迟了;而且,建立组织易,发挥作用难,还有挑战在后面。在服务发展上,也不只是这一招,通过互联网+,加强产销对接,也是一个可行选择。相对于传统办法,这里强调的其实是精准服务,围绕精准服务,还有更多选项。
破解“蒜你完”,既要防止不以为然,也要避免“雨过地皮湿”。出台一些应急举措,呼吁一下网友爱心,也许能够起到缓解作用,但以后呢?从这意义上说,“蒜你完”提醒政府精准服务,要认识到问题发生的根源,出台一些根本性举措。真正把工夫下足了、下准了,就能破解“最后一公里”难题。(东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