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到30日,河南等8省(区)政府先后公开了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发现问题的整改方案,字数合计长达31万字,平均每个省(区)的整改方案均在4万字上下。(5月2日法制日报)
31万字,单就字数而言,已是一部长篇小说。放在文学创作领域,尚不稀罕,但置于政府文件,即便平均下来4万字左右篇幅,亦属罕见,也无怪媒体称其为“大作”。
8省(区)环保督察发现问题整改方案成“大作”,表面看,地方政府的态度值得肯定,往里追究,折射出的深层次问题不能忽视:一是目前环保形势依然严峻,环境治理依旧任重道远;二是地方政府治理环境污染的主动性、能力与中央要求还有差距。环保形势严峻,督察才会问题频出;能动性有差距,才总会事后补救。
作为地方政府,整改方案字数多少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政府诚意,但只靠诚意并不能完全赢得民意,特别是此种在上级督察倒逼情况下的诚意。须知,普通民众的关注点从来不在形式,而在实质,诚意再满也得用行动说话、用效果答复。民众真正所想、所需的是环境质量的明显改善与长期保持,从这个角度看,地方政府整改方案字数多与少不重要,落实才是当务之急。
说到底,只靠上级倒逼而采取的行动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关键还是在于地方政府的责任心和能动性,不仅要能主动履职,而且还要能履好职,如此,方能争取民意,赢得民心。所以,此番31万字的整改方案切勿成为一张张“空头支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