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9次办证未果”的服务值得反思
2017-05-02 17:49:0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房清江  
1
听新闻

  本来简简单单的居住证,硬是办了9次都没成功,从黄石来武汉务工的傅小姐被这事困扰了一个多月。向辖区公安分局反映后,她第10次前往社区警务室,终于办成了手续。(5月1日《武汉晚报》)

  傅小姐9次向社区警务室申请办理居住证都没有成功,而借助网络曝光,辖区公安分局便迅速介入立马解决,让人解读起来更不是滋味。诚然,不否认辖区警方知情介入的诚意,然而基于网络舆情的反应,怎么着都有舆论公关的意味,难逃为面子而服务的嫌疑;办理居住证本是外来务工人员的权利和应享受的公共服务,却要求助媒体、依靠网络曝光来保障,怎么看都是一种痛。

  “9次办证未果”,首先折射出了一些工作人员服务理念的巨大偏差。与其他的办证难一样,都体现了一些工作人员的自大与傲慢,把为民服务的义务当成职权的恩赐,把服务当成审批与分配。办理居住证是在当地务工超过6个月人员的法定权利,只要符合条件就应当办理,让他们享受到平等的公共服务。但办了9次都没有成功,让公共服务的含金量大打折扣。

  其次,折射出了一些工作人员服务作风的漂浮与粗暴。9次办证不是找不着人,就是所谓的“差材料”。公安机关在社区设立警务室,本义是为社区居民提供就近服务。但如果服务的警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甚至把一些工作全部推到辅警身上,警务室形同虚设,服务形同虚无,没有服务的便民实则成了扰民。至于所谓的“差材料”,到底是懒政的借口,让服务对象跑不必要的证明,还是有意的刁难,乃至卡要的手段,相关人员的动机值得拷问,但不管如何都是消极作风的具体表现。

  第三,折射出了一些服务机制的低效。社区警务室提供的居住证办理服务其实是代办服务,受理居民的办理申请,对申请材料把关后,交由管辖的派出所统一办理。这样的服务尽管拉近了与居民的距离,但也形成了层级服务的冗长链条,既分散了服务的权力,增加了有权任性,不作为和乱作为的概率,个案即是典型缩影,同时也降低了办事服务的效率。如报道显示,武汉办理居住证需要6个月,而在国内许多大城市居住证的办理都在1个月以内。显然,当地关于居住证办理的效率与机制,难以让人满意。

  “9次办证未果”的服务,暴露出的诸多问题都值得反思和深究,不能被曝光后的主动善后所遮蔽。一者善后替代不了问责,为民服务不作为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二者“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既要转变服务的理念与思维,切实抓好作风建设,更要花大力气改革服务体制机制,推进行政审批与便民服务的扁平化、信息化,集权简政,去冗增效。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