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组织找谈话。”近年来,随着党组织约谈次数不断增多,多数干部能正确对待,但在个别干部口中却也出现了这样的调侃,虽是一句玩笑,却也透出对组织约谈的抵触情绪。
现实中,一些干部习惯于把组织的任前谈话当成是机会,说优点、讲特长,侃侃而谈,而对以“问题导向”的组织约谈却唯恐避之不及,甚至把约谈看成是找茬,只要被约谈,心里头就觉得别扭,有的狭隘地认为被约谈很“憋屈”,自己是不是被“诬陷”了。不能说每一个被约谈对象都存在问题,这其中有一些是因为线索不明确,证据不足,有事实需要澄清。但确实存在一些有违纪违法问题线索的干部,不把组织的约谈当回事。他们有的心存侥幸,认为“只要不开口、神仙难下手”;有的怕老实交代问题被处分,谈问题时避重就轻;更有甚者,有的弄虚作假,认为通过“交小瞒大”就能逃过组织的火眼金睛。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宽严相济”,历来是我们党对待干部的态度。组织上约谈一个干部,不是随随便便的,有的是为了解情况,有的是为提醒警示,有的是为澄清谬误,还有的是为了最后的挽救。不论哪种情况,都充分体现了组织对干部的关爱和保护,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嘛!如果不把约谈当回事,不珍惜组织给的机会,后果会很严重。
领导干部对待约谈的态度不同,后果也迥异。此前,江西两名拟提拔干部,就因曾在被组织函询时矢口否认存在的问题,而被取消提拔资格,并被调整岗位。虽然这两名干部的问题本身并不大,但“矢口否认”却反映出他们对组织不老实、不忠诚。《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第六十七条规定,在组织进行谈话、函询时,不如实向组织说明问题,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最近,教育部也有8名局级领导干部因未在函询时如实向党组织说明情况和问题,受到了严肃处理。
当然,态度端正的案例也有。农业部一名违规兼职取酬的局级干部,处分就由原来拟给予党内警告处分改为诫勉谈话,原因是他主动认错、真心悔错、积极改错,符合从轻处理的条件;更早前,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水库生态移民局一副局长在被组织约谈时,实事求是回答问题,还主动交代组织未掌握的一些违纪问题,州纪委根据其违纪情节、性质和认错态度,依纪依规从轻处理。
两相对比,高下立现。干部对待组织约谈的态度,体现其思想觉悟水平,也反映出其党性意识强弱。身为党的人,干部应相信组织、依靠组织,深刻领会组织约谈的关心爱护意图。若确实存在违纪违法问题,应珍惜机会,主动交代问题,真心悔过,寻求组织的教育和帮助,以期回归正轨,断不可耍小聪明、跟组织“躲猫猫”、搞对抗。若本人确无问题,则正可通过谈话这一契机,及时澄清是非;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工作中既然存在误解、非议,就应更加严格地依纪依法办事,讲究方式方法,把组织约谈当作一种警钟和鞭策。
可以预见,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谈话、函询的频次和力度会持续走强,干部需适应在“探照灯”下工作,让权力行得正,使自己走得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