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广播电视对农村的全覆盖,农村接收外界的信息渠道越来越多,精神生活也越来越充实。但对不少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来说,连接维系千里之外的亲情,仅靠节日或农忙的呼唤远远不够。如今,互联网让世界变小,相隔万里的人们也可以无时差地沟通、交流。凭借一根网线联通奔波在外的亲人,随时随地传达亲情、诉说相思,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照亮了许多人的梦想。
对我而言,感触颇深。周末回家时,父亲跟我说,他打算在家里安上网络,让手机也能联网。当时我很好奇,一个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花甲老人,对智能手机的认识完全空白,能跟得上年轻人的节奏吗?但对于父亲的主动“触网”,我还是举双手赞成。过了一个月,再次回家时看见的一幕让我很惊讶,父亲正用手机和远在新疆的哥哥视频聊天。视频结束后,父亲很是感慨:“这样子比打电话方便多了,还能随时随地看到你们,又省得你们把钱和时间都花在来回路上。互联网这东西好啊,以后跟你们联系就用它了。”
不只如此,作为一名老党员,父亲和村里的其他老人非常熟络,不时拉拉家常。父亲的“触网”体验也刷新着久居农村的长辈们对互联网的认识:“以前都说网络有无线网,看不见摸不着,看来用处还真是大。俺们也得动动手动动脑,追赶上时代。”
透过农村触网的窗口,得以窥见时代的进步。不同的时代,往往有着相似的追求。过去在农村,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大伙儿向往的生活;眼下,不再满足于吃穿,享受信息畅通带来的便利,在信息洪流中寻找致富的路径,成为信息时代许多人的“小目标”。
一度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农村电商,让包括父亲在内的老乡们看到了创业的机会。恰好这几年,省里“镇村通”工程暨农村淘宝试点项目也处于快速推进中,阿里巴巴要在本地招募“农村淘宝合伙人”,他们主动向支部建议,要通过农村电商,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归农村,在家门口创业。一番努力之下,村里面三家“村淘”和一家快递店正式开业,还曾成功创下单日购买量121件的当地纪录……如今,村里的老人建起了“夕阳红”微信群,经常就村里的事务给村支部提点建议意见,为村里的公益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拿父亲的话来说,下一步,他们还想建立公众号,把村里的事情宣传出去。
过去,互联网往往被当做年轻人的阵地,农村的老年人似乎与互联网没有交集。但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下,特别是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中,让互联网更好造福国家和人民,显然具有充足的空间和无限的潜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相信伴随着互联网疆域的不断延伸,越来越多的人将不断“触网”,更多精彩的故事将会发生,更多的梦想将会绽放。
(作者为江苏省邳州市委组织部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