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鸡蛋碰碎顽石”启示政府转变职能
2017-04-13 09:25:00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1
听新闻

  政府花10块钱解决不了的难题,企业用1个6毛钱的鸡蛋就破解了。近期,《新华每日电讯》报道了江苏南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推动垃圾分类的做法。购买服务前后垃圾分类投入和成效的鲜明对比,引起了读者的关注。垃圾分类是个老大难问题,为什么一个鸡蛋能碰碎这样一块“顽石”?答案的关键,其实是政府职能的转变。

  垃圾分类之所以令各地政府部门头疼,难在这项工作没有有效抓手。一方面,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强制垃圾分类没有硬性制度依据;另一方面,没有公民的素质提升作为基础,即便有地方性强制规范,靠强制手段来改变生活习惯,往往也如拳头打棉花,不仅使不上劲,更难以保证长效。然而,“垃圾围城”又迫使相关部门必须尽快在垃圾分类上取得成效,强制性的管理手段就成为“不是办法的办法”。

  南京等城市在早期垃圾分类试点中遭遇尴尬,就是因为强制性管理难以扭转生活习惯。给居民发垃圾袋、靠督导员监督,千户居民政府要花60多万元的成本,结果是“领导来检查时像模像样,领导一走又恢复原样”。不少地方的实践也表明,把工作的重点放在强制推行上,不注重居民习惯的培养,容易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以政府之手直接规范居民生活行为,在当前的基层治理中效果不佳,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相关部门督导落实社会规范,初衷不可谓不好,投入的人财物力不可谓不多,但为何难以取得成效?重要原因在于忽视了社会运行规律的变化。在“政府定计划,企业办社会”的年代,社会个体的思想和行动相对统一,政府管理可以直接作用于社会生活;但在社会资源分配渠道多样化、个体利益诉求多元化的当下,政府之手难以直接发挥作用,这就需要政府职能有所转变。

  在南京的垃圾分类实践中,表面上看是政府向企业购买服务,实质是政府部门尝试转换角色。垃圾分类是政府要做的事情,企业成了执行者和被考核者,落实到居民身上管理就变成了服务。而便捷的生活服务正是居民的需求所在,所以企业通过收取分类垃圾给居民兑换鸡蛋,消除了居民对垃圾分类的抵触情绪,假以时日,居民也养成了垃圾分类的习惯。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是:政府从直接的管理者,顺利转变成为间接的服务者,关系千家万户的这件“小事”便迎刃而解。

  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是今年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的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提出,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这表明,顶层设计已经为以市场服务推动社会治理提供了空间。剩下的事情,便是各地因地制宜、不断创新,充分利用政策空间,创造性地落实这一系列工作。相信只要这个方向得到明确,各地垃圾分类将取得积极进展。

  1个鸡蛋养成垃圾分类习惯,1句话提醒减少行人闯红灯,1个热线电话架起小区物业纠纷化解的桥梁……随着现代服务业的细分和社会生活的深度互联网化,以服务代管理将是政府之手与市场之手有效结合的方向。毕竟,政府职能的本质是提供公共服务,回归服务本身就是回归政府的本职。(杨绍功)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