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了一个出国留学的非典型代表。从2008年开始,一位名叫吴凯的同学,到美国开始了留学之旅。多年下来,总共花掉了400万。且不说其中的孤苦、无力与不适应,就说回国之后,也发现并没有多大竞争优势。这位同学提醒家长们一定要想清楚,“为什么要把孩子送到国外?为了面子还是为了让孩子将来挣更多钱?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是否真的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这位同学的提醒,是很有意义的。今年3月初,教育部召开教育新春发布会,介绍我国留学工作情况。数据显示,我国留学规模持续扩大,出国留学人数稳步增长,2016年度我国出国留学总人数为54.45万人。从学历层次看,攻读本科以上学历占七成。在这股出国潮中,也听到了太多关于出国留学值不值得的思考,很多还是当事人自己发出的。听听这些过来人的由衷之言,有利于家长和学生们选择好未来的道路。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有很多失败的教训,但不要对出国留学急刹车,不要以为出国留学一无是处。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要成千上万地派,不是只派10个8个出国留学”。在当时政策支持下,一大批大学生到国外留学,学成回国后,很多人成为我国工、农、科技、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战线的栋梁人才,很多名校的名师也是那时出国归来的。就是现在,依然有很多同学,通过出国留学,实现了人生出彩,也对国家作出了贡献。
现在出国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是不合适的人做了不合适的事。出国是需要个人和家庭条件支持的,不是所有人都具备出国条件。那些适应能力差、性格孤僻内向的,自制能力差、学习能力弱的,家庭条件有限、学习资金困难的,其实都不适合出国。现实中,大喊出国不值得的人,基本都是这些不具备出国条件,而且出国之后不学无术的人。美国驻沪领馆官员曾经提醒过,如果你的孩子没有自制力、没有时间规划能力,那么最好大学之后,或者说等他长大成人了才让他去留学。
人们心目中的出国留学,应该是“学而优则出”。但现实是,很多不适应国内教育,或者说在国内教育再也找不到进步机会的人,他们也选择了出国留学。在一些家长心目中,可能有着凤凰涅槃的想法,但在事实上,在自己国家都学不好,都不肯努力学习的人,到了国外也未必做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以断言,还会有更多自身不努力、家庭有条件的,选择出国留学,以寻找人生的另外一种可能。对于这些留学生来说,出国就是目的,至于学什么反倒在其次,很难说是否值得。
出国留学的含金量相对下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国内教育质量提高了,国内一些高校在一些学科上,具备了与国际对话的资格;加之现在世界经济大气候不好,而国内经济形势相对不错。这种“西方不亮东方亮”的情况,在客观上提升了国内学生的竞争力,而出国留学的竞争力则出现了相对下降。这一背景下,“不合适的人做了不合适的事”,会有更严重的失落感。
对于当下中国而言,鼓励出国留学,依然很有必要,而其留学价值也不能简单用金钱衡量。一个学生通过出国留学,实现了价值提升,即便在就业市场上一时没有体现出来,从长远来看,还是值得的。但是,出国留学毕竟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想清楚再去,去了就要好好学,不能再让不合适的人做不合适的事。一个学渣很难通过出国成为学霸,如果出国几年花了几百万,得到的只是“到国外练国语”,那就太可惜了。(东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