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2017年全校教职工大会举行,会上传出消息,从2017级本科新生开始,游泳将与毕业绑定。新生入学后将进行游泳测试,不会游泳的学生必修游泳课,通过者才能获得毕业证。(3月27日《北京日报》)
清华大学有着重视体育的传统。早在1912年,周诒春出任清华副校长时,就确立了“德智体三育并重”的方针。到了1964年1月,在庆祝清华体育部老主任马约翰先生服务清华五十年的大会上,时任清华校长的蒋南翔表示,“把身体锻炼好,向马约翰先生看齐,争取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自此,“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广泛流传,激励一代又一代学子。
时代发展到今天,对于高校来说,增强学生体质,依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些年来,我们虽然在竞技体育上取得了让世界惊叹的成绩,但在全民体育上依然任重道远。尤其是大学生的身体素质25年来一直在下降,与1985年相比,肺活量下降了近10%;大学女生800米跑、男生1000米跑的成绩分别下降了10.3%和10.9%……
有着这样的历史因由,有着这样的现实迫切,清华重新把体育放在重要位置自在情理之中。现在的问题有两个,一个是,为什么清华把游泳,而不是其他科目确定为必修课。其实,无论把什么确定为必修课,比如长跑、乒乓球、羽毛球等,都会面临“为何是此非彼”的追问。这里,主要看有什么传统,有什么基础,有什么价值取向。“不会游泳不能毕业、不能留洋”是清华90多年前的老校规。有着这样的先例,清华具有“游泳情结”在情理之中,何况游泳也的确有很多好处。
还有一个是,为什么确定为必修课,而不是选修课?对教育现状有所了解的人都应该知道,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选修往往意味着“不修”。在很多时候,必修看似无情,实则有意。而且,清华也明确了“特例”,如果学生有恐水症等特殊情况可不参加,这其实已经很人性化了。可以预计的是,通过这一课程的设置,将会极大地改善学生的体质。能够达到这一目的,还有什么可以指责的。
盛世体育热。今天,体育热潮正在扑面而来,“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的流行,就说明了这一点。在人们看来,体育不仅会锻炼一个人的体质,而且会磨砺一个人的精神。与这股热潮相背的是,目前在学校,由于应试教育的“强干预”,体育风气并不浓厚。人们希望学校和学生既要“文起来”也要“动起来”。在这一背景下,不仅是高校,中小学也应该把体育放在重要位置。清华的做法最大的意义还是传递了一种价值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