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经济有一句著名的口号:“我的就是你的”。“我的”指拥有权,“你的”是使用权。分享经济通过这种利他精神,实现不是“拥有”但可“使用”的新兴消费方式。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支持和引导分享经济发展,提高社会资源利用效率,便利人民群众生活。”共享单车作为分享经济的形式,在这个满城尽是共享单车的季节,却遭遇了文明的尴尬。
乱停放、“有毒”二维码、上私锁,恶意毁坏等不文明行为层出不穷,有时候得靠“碰运气”“拼人品”,才能找到一辆能用的共享单车。很多人在看到共享单车的“惨状”后纷纷表示:对共享单车的态度,直接反应了一个人的素质。那么,是不是代表我们的社会文明程度还不足以或者不适合共享经济的消费方式呢?
笔者以为,围绕共享单车出现的乱象并不仅仅是公民的个人问题,就当下来看,共享单车还是一个新事物,各方对它的应用尚在探索中。我们从种种乱象中不难看到共享单车公共平台在管理上的漏洞,以及监管部门工作不到位的地方。但是,这些问题并不是说就没办法解决,一个新事物的出现肯定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日趋完善。客观上,共享单车较好地解决了城市交通“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能够切实给人民生活带来便利。既然它的利大于弊,我们没有理由去抗拒它,甚至走回头路。毕竟,丑陋的行为只是极端个案,不能代表整体,更不能就此给全体国民扣上没有素质的帽子。
举个直观的例子:有些时候骑共享单车出去,顺道去便利店买瓶水,结果出来车就被骑走了,确实挺烦恼。如果不锁车,就容易被别人在自己的计费时间中免费骑走,如果锁车就很有可能被别人开锁骑走,遇到这种情况确实会产生自己上“私锁”的冲动。当然在上“私锁”后,仍处于计费状态,其实应该算是合法的,毕竟还在消费时间内;但如果遭遇有人强行“剪锁”,剪之前先确定车辆是否处于计费的状态,是不是也在理?可见,很多情况下,所谓的“低素质者”,只是在无规则规范、无法律约束状态下催生的“无监管人群”而已。简单以市民素质低来解释共享单车的乱象频发,有以偏概全之嫌。
虽然当下部分国民素质仍有待提升,但这并不妨碍共享单车行业在规则规范指引下、在企业有力维护下、在社会共同监管下健康有序地发展。当前,全国已有多个城市市民响应“全国共享单车行业文明骑行倡议活动”,主动规范自身用车行为;多地媒体曝光违规使用单车案例,报道被拘留、被批评教育的违规典型,号召市民文明出行、规范用车;还有出现了很多以解救失联共享单车、举报各种违规行为的“单车猎人”志愿者。可见,在社会各方通力合作的基础上,整个社会正在营造爱护共享物品、文明骑行的氛围,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市民文明意识的觉醒,推动共享经济的更好发展。社会应给予新事物和接受新事物的时间及空间,让每个人都成为共享规则的“捍卫者”。
共享单车要想运转流畅,主观上需要公众具备较高的公共意识和契约精神,善待创新,并努力去遵守公共原则。在即将全面迈入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完全可以看作是一次能检验和提高公众文明素养的绝好机会,城市的文明程度理应和它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同时,对共享单车平台的拥有企业应加强管理,督促政府部门尽快出台相关的治理措施,为共享单车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当共享单车遭遇文明尴尬,完全没必要躲避尴尬;共享单车遭破坏,也不能就只赖国民素质低。(文心衣)